李 宸
(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上海徐匯區 200000)
引言
如今,停車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居民出行的主要難題,我國居民小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是導致停車難的直接導火線。截至2018年底,中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27億輛,與持續高速增長的機動車保有量相比,停車位數量預計僅有1.20億個,根本無法滿足停車需求的增長,大城市的停車難問題愈加嚴重。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浦東新區發展迅速。規劃崗位增加、外來人口數量增長、建設用地擴張以及汽車保有量增加等多種因素共同發酵,致使停車位需求和供給在未來的缺口加大,停車矛盾日益突出。
為了更好地了解出行居民對現狀浦東新區停車問題的看法,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崗位用戶設計了問卷。
本次調查線上共發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6份;線下共發放紙質問卷48份,回收有效問卷42份。一共收回有效問卷118份,回收率為92.19%。
收集整理問卷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
受訪者駕駛小汽車出行的主要時間段為早高峰7:00~9:00、晚高峰17:00~19:00及傍晚19:00~21:00。
一周停車費方面,花費50~100元的受訪者最多,占了54%,100-200元的占15%,小于等于50元的占21%,免費和大于200元的占10%。公共停車場遇到的主要問題方面,大多數受訪者表示浦東新區公共停車場數量偏少,不能滿足相應的停車需求,數量少75人,費用貴25人,距離遠36人,車位少11人,管理差24人,配套設施差16人,車倆亂停占37人。
居民區、辦公單位區、醫院和樞紐停車場需改善點受訪者認為,居住區、辦公單元區、醫院和樞紐四個地方停車問題相對嚴峻,有待改善,費用貴21、33、25人,距離遠22、21、9、36人,車位少86、78、64、28人,管理差54、45、57、32人,配套設施差32、18、34、16人,車倆亂停46、33、54、34人。
從整體來看,受訪者中對于停車并不是特別滿意,滿分5分,有39%的人選擇了3分,占比最多,有27.23%的人選擇了1分,有19.16%的人選擇了2分,有12.10%的人選擇了3分,有14.12%的人選擇了4分,有46.39%的人選擇了5分。
根據調查問卷分析可得出:配建標準低、公共停車場布局不完善、亂停亂放、部分設施環境較差是停車場設施的常見問題,另外規劃管理以及收費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結合實際,浦東新區目前停車主要問題如下。
1.機動車出行占比高,公共停車場相對缺乏。在浦東新區現狀出行中,個體機動車出行占比較高,達到27%。而浦東新區現狀獨立公共停車場相對缺乏,是浦東新區綜合交通體系中發展的短板。
2.重點區域公共停車問題突出。辦公研發類公司白天停車日趨增多,部分區域開車上班比例偏高,單位內無獨立公共停車場,大部分高峰時段接近飽和;醫院停車周轉頻繁且高峰時間持續較長,導致醫院對停車位的需求遠遠大于其他場所;老居住區配建不足造成夜間停車缺口巨大;另外,浦東新區軌道交通站點停車換乘P+R設施總體缺乏。
3.浦東新區停車場精細化管理程度低,難以將停車位充分利用,需要挖掘更多的潛在停車位,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4.用戶停車素質有待提升。停車場經常會出現某些車輛停放不規范,超出自己車位,導致相鄰車位空間狹窄,無法正常停放的情況。
浦東新區的停車問題需要從法律法規、建設管理、科學引導等多措并舉來綜合破解。
建議相關主管部門針對性組織編制靜態專項規劃,科學規劃增配設置獨立停車場;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明確停車設施空間控制要求及剛性配比標準,并納入土地出讓合同,在項目審批階段按照批準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土地出讓條件落實停車設施的建設要求。
采用停車分區發展策略,將浦東新區分為三個層次進行分區管控:一類區域、二類區域和三類區域。其中一類區域控制停車需求,建立便捷的公交體系,限制小汽車的使用,對公共停車場的供應進行較嚴格的管控;二類區域進行適度調控,適度控制小汽車的使用;三類區域盡量滿足停車需求。
根據不同類型用地晝夜停車特征的不同,采用共享停車資源的方法,比如住宅小區早上供辦公和醫院等社會車輛停放、晚上辦公及公共場所停車可供小區居民開放,達到停車資源的充分利用。另外,可通過立體停車庫挖掘既有用地內的停車位。
根據浦東新區實際情況,發展P+R軌道樞紐停車場,通過遠郊地區居民停車換乘軌道的方式,引導出行者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提升停車場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廣應用停車誘導等智慧停車設施,同時加強居民交通文明的教育,杜絕亂停車現象。
停車難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需要多措并舉,本文采用調查問卷方法,剖析浦東新區停車的主要問題分析,建議建管并舉、多管齊下來應對當前浦東新區的停車難問題,將浦東新區打造成一個停車有位、停車有序、停車文明的新時期改革開放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