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暉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常德 415000)
隨著“雙創”時代的到來,高職學校培養學生創業技能與創新精神已經成為教育的基本目標,我國邁入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飛速發展時代。管理會計在戰略決策制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創新創業人才應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因此,管理會計教學中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及創新精神,培養雙創、復合型人才已經成為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核心研究問題[1]。
1.建設新型城市與國家發展的現實需求
自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實力得以大幅度提高,特別是綜合國力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小,這與國家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具有一定關系。但是,若是想要更進一步發展,不僅需要吸收、學習、引進,更需要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因此,政府與黨中央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基本國策,提出創新創業教育推動教育行業先行發展。
2.學生創業就業的需求
職業教育中進行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提高其創業能力,屬于社會關注的重點,被政府與家庭所重視。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可有效促進學生就業率的提高,解決其就業問題,減少社會壓力。而學生并非全部創業,但通過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可有利于學生自身專業能力、職業素養、實踐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讓其在就業中更易取得成功。
3.培養職業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
高職教學中,創新教育可培養其創新性,而創業教育可培養其實踐性。可見,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對于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2]。同時,有利于深入改革培養人才的模式,從就業教育向創新教育轉變,為學生樹立自主創業的理念,可有效推動學生成長成才,彌補傳統教育存在的不足之處,讓學生得到更好地發展。
管理會計從傳統會計領域分化而來,屬于內部會計,是企業管理的工具,利用非財務與財務信息為決策者提供數據支持,協助決策者實現資產的增值保值,獲得最大利益[3]。管理會計其核心任務為創造價值,教育部大力推動創新創業的教育改革時期,各高職學校學生陸續創辦不同形式的經營實體,業務不斷開展,如何保住創業底線,達到增值增產的目標,已經成為眾創空間的重點問題。由此可知,管理會計課程革新中融入雙創理念可有效提高學生創業、守業、發展企業的能力。
通過對高職畢業生會計專業流向調查可知,300人以下企業為學生就業的主要選擇,占據總畢業生的75%左右,民營企業為74%。并且,中小型企業會計用人,對于人才要求是記賬、參與決策規劃、評價、控制等內部管理活動,可為決策層提供創造性信息。依據市場需求、就業情況、學生認知等特點,高職管理會計改革課程定位核心為創造價值,工作任務以崗位職責為主,為學生從職業新手到行家的成長搭建一架橋梁。通常而言,一門課程典型學習任務約為10~15個,學生易領悟、掌握和運用[4]。高職學生的任務量應當遵循“少而精”的理念,讓其可內化吸收知識技能,增加實操課時。
1.貫徹新型教學理念
在管理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樹立素質教育與“創業、創新、創意”三位一體素質培養的理念,貫徹落實啟發性教育原則。管理會計的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創造潛能、創新精神、創業沖動,探索、思考、創造、創新。課堂教學無疑是培養學生素養,實現人才成長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狹義上指導學生如何經營管理[5]。如,教師在講解虧損產品是否屬于真正虧損,可引導學生從財務、市場、技術、國家政策、營銷等方面思考,理解虧損屬于動態性、暫時性與政策性的,為其增加創新創業的信心與耐心。學生同樣應當增強實踐能力、批判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讓學生可在學習中進行小組討論、現實調研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
2.改變傳統教學方法
教師可借助“互聯網+”教學模式,設計管理會計的網絡課程,教學中創建第一與第二課堂。第一課堂是指講解、討論、答疑等課堂環節,教學應當具有互動性與啟發性,關注經濟政策,為學生解惑。可使用問題引導法與案例教學法,以學生存疑部分為主,依據教學要求換機線索問題,引導學生感受職業分為職業事物,思考問題主線,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實現思維的碰撞,學會如何發現并解決問題。而案例教學法,教師可選擇企業案例或學生自主創業案例進行教學,通過以典型案例為教學材料,讓學生進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出創新觀念,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第二課堂即為課后學習。教師可將課程任務、錄像、標準、電子課件等資源上傳至網絡平臺,并在個人空間中組合多種教學資料與教學知識點,讓學生可從音頻、文字、視頻、圖片等角度進行學習。教師也可以利用作業考試、學習監控、學習統計、課堂互動等功能把握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學生在個人空間中點播音頻、視頻聽課,與教師、同學討論,完成考試、作業等任務。為了加強學生學習效果,可在網絡課程中對“討論”功能提出特別要求,每位學生對于所學任務至少應當提出、回答各5個問題,完成10個典型任務則學生可討論100個問題,此種方法可讓學生對于管理會計的專門方法、專業術語等更加了解。通過碎片化方式可增強學生深刻理解管理會計技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效果。
3.增強實訓學習
高職院校盡管通過校企聯合聯辦的方式為學生增加了實習實訓的機會,但是,在實際實訓過程中,財務屬于企業機密性部門,眾多企業不愿意實習生在財務核心科室實習,大多數學生實習仍以初級會計崗位為主,無法實現學校知識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實習過程中缺乏實質性鍛煉[6]。因此,高職院校可從以下兩點出發,實現實訓教學。
其一,加強與當地會計事務所合作。此機構通常會為眾多企業實施財務做賬,工作多樣繁雜,以便為實習生提供數量眾多的學習機會,不僅可以接觸企業賬目,還能了解整體會計核算流程與后期財務數據分析,可依據此分析幫助企業決策者進行決策。實習中,應加強對管理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學,以免機構所代理的企業財務信息泄露。當完成長期校企合作關系構建后,可實行“訂單式”培養人才的模式,依據企業、社會、會計事務所的需求培養專項會計人才。
其二,利用實訓軟件。培養技能型人才主要是讓學生會創新、會應用,可通過仿真實訓環境達到應用創新的目的。管理會計軟件應當以管理會計目標為基礎,再現企業的業務流程,與國家、地方編寫的會計案例庫相結合,提煉典型案例,為學生布置預測、規劃、決算、控制等方面的任務。
綜上,創新創業教育符合建設新型城市、國家發展、學生創業就業等方面的現實需求,可培養職業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管理會計專業應當從梳理工作內容、創新教學模式這幾方面出發,通過貫徹新型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增強實訓學習有效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高職教學之中,從而培養更多符合國家與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