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芳
(蘇州市吳江區英侖偉才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200)
家園共讀簡單來說,就是讓家長和孩子在輕松的環境下共同閱讀,是幼兒園針對培養幼兒閱讀能力進行的活動,家園共讀并不是簡單地讓孩子閱讀文本。家園共讀注重的是閱讀的形式,在閱讀過程中,能有效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并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筆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對家園共讀資源的開發與運用進行了以下實踐探究。
想要更好地開展家園共讀活動,需要教師了解幼兒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筆者對幼兒的家庭閱讀環境以及家長對幼兒閱讀的重視程度進行了調查。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家長都十分支持開展幼兒閱讀活動。但在調查中筆者也發現,家長在培養幼兒閱讀能力上欠缺方法,只是簡單地給幼兒念書。因此,教師需要給予家長更具專業性的指導。教師可以通過與幼兒溝通發現問題,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在交流中能夠輕易地找到幼兒難以建立閱讀能力的原因[1]。通過溝通不難發現,幼兒在閱讀上的時間較少,且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許多教師在幼兒閱讀上也沒有開展過多的活動,導致幼兒無法自主進行閱讀。對此,教師需要有效利用家園共讀資源,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
針對家長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開展家園共讀宣傳會,向家長普及培養幼兒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介紹家園共讀理念和開展意義。家園共讀并不是單純地一塊閱讀,而是一種活動形式,教師可以建議家長親身參加幾次家園共讀的活動,使其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其次,教師還可以專門舉辦相關的專家講座,或者通過互聯網平臺,為家長介紹家園共讀的活動內容,引導家長積極自主地開展相關活動。教師要引導家長多對幼兒進行引導,并結合生活化場景讓幼兒進行思考。例如,在回家的路上,家長對孩子提出疑問:你看馬路的斜坡上一邊有積雪,一邊沒有積雪,這是什么原因呢?家長提出問題吸引孩子的注意,回家后,一同與孩子查找解答相關問題的書籍,并共同閱讀。
家長和幼兒園開展家園共讀活動,能為幼兒創設多樣化的閱讀環境,有效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布置幼兒園環境,在教室內設置相應的共同閱讀區,在家長接送孩子的區域設置一些裝飾品,體現出共同閱讀活動的氛圍。其次,教師可以每日發送一視頻到家長群中,建議家長和孩子共同觀看視頻,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2]。最后,教師要指導家長在家中為幼兒創造相應的閱讀環境,為幼兒布置專門的閱讀區域或建立家庭閱讀角,并時常帶領孩子接觸閱讀環境。例如,周末帶領孩子去圖書館感受閱讀氛圍,并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讀物,共同閱讀學習。家長還要在家中為孩子樹立榜樣,平時在家要多讀書、多討論與書籍相關的話題,在這種環境中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還要多創新家園共讀的活動內容,以此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筆者在創新過程中采用了以下四種形式,希望能為更多教育者帶來啟發:
開展“家長講故事”的活動,定期邀請孩子的家長參加講故事的活動。比如,小龍的爸爸制作的PPT非常優美,經常會在講故事的活動中利用PPT演示一些童話故事,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幼兒的興趣。
調查家長喜歡什么類型的讀物,并為家長推薦相應的兒童讀物,讓家長以自己的興趣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習慣,在共同閱讀中實現共同進步[3]。
借助網絡平臺,開展“閱讀小王者”活動。建議家長分享自己與孩子閱讀的過程,并注明閱讀了哪一方面的內容,最后由家長自行選出“閱讀小王者”稱號的獲得者,以此刺激其他家長和幼兒更加努力閱讀。
在開展家園共讀活動時,教師要學會創新,如進行童話劇表演、兒歌表演等,這些方式都能有效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家園共讀閱讀活動的長期開展,能讓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家長與孩子一同閱讀,還能拉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家園共讀活動可為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提供更為便利的途徑,也能讓幼兒的視野更加寬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