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杰峻 劉洪斌
(1.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管理學院 重慶合川 401520;2.重慶市渝北職業教育中心計算機部 重慶渝北 401120)
2018年6月初,被舉報揭露出的范某某逃稅案是我國稅務機關近年來查處偷逃稅額最大的案件,一時震驚全國上下。范某某在拍攝電影《大轟炸》時,實際取得收入3000萬元,卻以陰陽合同的方式,只對其1000萬元申報納稅,其余2000萬元逃匿繳納稅款730萬元。此外還查出,范某某及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還少納稅款2.48億余元,其中逃匿稅款1.34億余元。
根據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針對逃稅罪的規定,因為范某某屬于首次被稅務機關按偷稅予以行政處罰,并且此前未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所以江蘇省稅務局對其上述違法行為處罰8.83億元,未對其行為追究刑事責任。
審核原始憑證是會計工作的起點。如果原始憑證不真實、不合法、不合規將會導致所填制的記賬憑證錯誤,從而影響會計賬簿和財務報表。由此可見,審核原始憑證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的重要手段之一。導致原始憑證失實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偏低。由于會計人員的粗心大意或者能力尚欠,將原始憑證上的金額等項目填寫錯誤。其二,原始憑證造假。為了減少納稅,部分公司領導要求虛增成本,將原始憑證進行造假。其三,內部審核不嚴。部分報銷人員為了追尋個人利益,將原本未發生的費用通過在外找發票前來報銷,而會計人員未對其履行好審核義務。
一是收入失實。部分公司為了掛牌上市,想要漂亮的財務數據,而自身能力尚欠,無法滿足上市的要求,便對原始數據進行造假。虛增收入,利潤,從而引起收入失實。二是費用及成本失實。一些公司為了少納稅款,便把與生產經營無關的經濟活動列為成本之中,導致成本的增加,從而影響了利潤的減少,這樣盡可能地少納稅款。
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是政府為了促進市場經濟的發育,規范市場運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靠統計局收集的各類經濟數據,通過一系列系統地整理、分析,再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出臺一系列的貨幣政策、行政政策以及法律政策來進行調控。如果會計信息失實,便會導致統計局收集的數據失真,從而影響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進而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方面,由于我國財政收入主要靠的是稅收,而稅款征收的基數主要靠的是各個單位自行申報的會計信息。如果會計信息失實,便會影響國家稅收減少,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另一方面由于會計信息失實,政府機關就很難準確地制定國家財政收支預算,致使國家財政不能物盡其用,造成國有資產的浪費或短缺,從而進一步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1.準入門檻低
2017年11月初,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三十八條“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改為“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這一修訂意味著會計行業準入幾乎“零”門檻,減少了會計人員的準入環節,使人人都可當會計。
按現行的會計專業技術初級資格考試條件的規定,具備國家認可的高中(含同等)及以上學歷就可報考,這樣低門檻使得幾乎人人都報考。據官方數據透露2019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報考人數達到439萬人,相比18年增長8.1%,同時從2018年開始非財經專業背景的人占據報考人數比重超越半數。
2.繼續教育成形式
按照現行的中級、初級、無職稱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習的規定,會計人員每年必須修完60學分。而學習方式就是在網上看視頻,再答題。這樣的形式下,很多會計人員就通過請人學習或者將頁面最小化的方式來完成這60學分,導致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成了形式,沒有真正貫徹落實繼續教育的意義。
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絕大程度上是受管理者所影響。[1]如果管理者重視會計工作的質量,并嚴格遵循會計法律、會計法規、會計規章制度來管理企業,那么,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就高,反之,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就越低。但大多數的企業為了追逐利益就有意地使會計信息失實,以達到少納稅款的目的。而且目前我國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這塊的處罰力度還有不足,也從客觀上助長了這種不良之風。
目前政府對于民營中小型企業的監管,一般僅對重點企業進行抽查,沒有每年對其實行全面檢查,也沒有強制要求企業每年接受會計師事務所來審計,一般情況只有上市公司、大型企業才會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前來審計。此外,我國目前還尚未全面對企業建立誠信監管機制,尚未對失信企業嚴格的處罰,存在處罰力度輕、違法成本低的情況,無法對企業產生震撼作用,從而也進一步加劇了會計信息失實的情況。
會計信息失實的情況在我國泛濫已久,嚴重阻礙我國順利完成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進程。防范和治理會計信息失實的問題已刻不容緩是全社會的責任,應企業、會計人員、政府、社會聯合起來多管齊下,一起治理會計信息失實的問題。
會計的職業素養直接決定會計監督能否順利開展,從而影響會計信息能否滿足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現行的會計行業的準入機制以及會計人員專業評價機制過于寬松,導致從2018年起非財經專業背景的人占據報考人數比重超越半數,這樣寬松的考試機制讓一些沒有系統學習過財務知識,只片面了解過財務知識的人進入到了會計行業。為了更好地實現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把控,行業主管部門應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提高報考會計職稱考試的人員要求及考試難度,應類同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一樣,對報考人員的所學專業有所限定。
會計監督是把控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的政府監督更是處于整個監督體系的主導地位,它負責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管和處罰。在現行的政府監督機制中,由于監管人員不足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對企業的監管面并不是太廣,僅對少數重點企業進行了全方位的監管,導致部分中小企業因缺乏監管,會計信息質量而失實。對此應完善會計的監督機制,加強工商、稅務、海關、審計、財政、銀監、證監、保監等部門之間的合作,將監督落實到每一家企業,不應是個別重點企業。除此之外,應建立健全企業誠信檔案,對會計信息失實以及偷逃稅款的行為零容忍。對于誠信企業予以表彰宣傳,簡化辦事流程,在融資方面一路綠燈,對于弄虛作假的企業,予以批評曝光,融資方面以“零”融資的態度進行懲罰。同時,還應鼓勵企業每年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對自愿審計的企業予以一定財政資金的補助,并在誠信檔案上予以記載。由于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一個獨立的第三方審計機構,它的實事求是和獨立性影響到審計質量,因此,政府機關應對其實行全程監管,對于弄虛作假的審計行為,一律從重追究其刑事責任。
內部審計作為一個獨立、客觀的管理活動,旨在為組織的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檢查和評價。組織若想提高經營管理活動的效率和價值,則內部審計的質量將必須要保證。而從我國目前中小企業的現狀來看,大多數企業對于內部審計幾乎只是形式而已。有的企業單獨設置了審計部門,但缺乏獨立性,常常受到高層意志影響。有的企業根本就沒單獨設置審計部門,常常把其職能交由財務部來完成。由此可見,在目前的現狀下,失去獨立性的審計工作,其質量將大打折扣,不僅會滋生貪污腐敗的情況,也很難保障會計信息質量,因此,完善內部審計機制刻不容緩。首先,要單獨設置審計部門,使其隸屬于董事會設置的審計委員會之下,保證其獨立性,對整個組織的經營管理活動檢查和評價,直接對審計委員會負責。其次,需加強審計隊伍的建設,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只有具有較高水準的職業道德的人,才能開展好審計工作。實行定期輪崗制,給審計部門添加新鮮血液,使其“永駐青春”。
加強會計法律體系的建設,使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保障會計信息質量的根本。首先,完善會計準則體系的建設,對其具體準則中的定義要明確清楚,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會計工作提供精準的參考。其次,修訂相關的法律法規。就現行的法律法規而言,對違法犯罪的行為處罰力度不大,違法犯罪成本低。就本文案例而言,范某某因是首次被稅務機關認定違法,在本次查處逃匿稅款高達2.55億余元的前提下,并未接受刑事處罰,僅對其罰款8.83億余元。但由于范某某此種行為是累犯,并不是首犯,如果一直沒人舉報繼續犯100次同樣性質的偷稅罪,并且稅務機關未及時有效地介入,這變相不就是“鼓勵”犯罪了么,所以應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的二百零一條中的“首次認定”改“首次違法”。只有嚴苛的法律,加大違法犯罪的成本之后,才能震懾會計信息失實的行為,才能保障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才能使后來者不敢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