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玉妍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心系廣大婦女群眾,重視和關懷婦女事業和女工工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專列章節對“促進婦女全面發展”作出部署,內容更加豐富,目標更加明確,措施更加有效。各地普遍注重將婦女發展目標任務納入地方法規政策、納入民生實事項目和督查考核內容。[1]
和諧的社會是男女公平、平等、和諧發展的社會。同樣,和諧的高校,也要注重男女職工平等。只有高校女職工工作做得好,才能保證女職工身心健康發展,事業良性發展。好的家風、學風、作風才能錘煉出好的校風。良好的校風才能保障學校各項事業的穩步推進。近些年,在高職院校中,女職工的比重在教、職工隊伍中不斷擴大。同時,在各類省市競賽、優秀人才選拔中,女職工比例也穩步攀升,女職工“半邊天”的作用越發突出和明顯。[2]
在我國的高職院校建設中,女工組織近些年才開始慢慢步入正軌。不少高職院校的女工組織,力量相對薄弱。其變現為:首先,女工委員都是兼職,且很多女工工作是由工會專職干部承擔。女工組織代表女職工所提出的一些意見和建議,也很難得到領導的采納或關注。其次,一些女工干部因各種原因調離或是離退休后,因為沒有新的、成熟的后備力量接替,所以對女工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影響。
新時代對女工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而目前,女工工作者的基本素質不能夠滿足形勢發展需要,甚至在知識結構、業務能力上都與實際要求有較大差距。大部分女工委成員、女工干部都是兼職。這就導致:一是大部分女工干部不具備專業能力,工作開展不流暢;二是精力有限。多數女工干部,特別是女工主任,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就承擔很多工作任務,以致于沒有更多精力放在女工工作上,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因為兼職,他們對工作要求普遍不高,只要完成“規定動作”即可,缺乏創新與活力。
女工組織是高職院校與女職工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要想切實有效地推動女工工作發展,學校就應該加強女工組織的建設。第一,學校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專業女工干部隊伍。女職工干部是廣大女職工權益的直接代表者和維護者,是女職工的帶頭人和領頭雁。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女職工干部隊伍,無疑有利于女職工各項工作的開展。第二,學校要選擇有責任擔當的女工干部。在教學改革一線工作中,女工干部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能依法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要堅持原則、敢于擔當。第三,學校要胸懷全局、心系女工。學校要把為女職工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作為女工委員會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基層女工干部的選拔上,要把貼近女工群眾、熱心為女工服務的基層女工工作者選拔上來。第四,學校要暢通工作渠道,保證女工的意愿能夠得到及時反映,把黨和學校的溫暖及時傳遞給廣大女性職工。只有這樣,女工工作才能貼近實際,女工組織才能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3]
學校要積極探索新時期女職工素質提升的新路子,善于發現和總結經驗,更好地為學校女職工的發展和成長搭建平臺。一是通過組織學習和培訓,強化女職工“終身學習”“人人學習”的意識,不斷提升女職工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學校要大力宣傳和推動實施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讓廣大女職工知法、守法、懂法。二是通過組織女職工參加各類研究學術活動等形式,開闊她們的視野,拓展她們的思路,激發女職工對提高自身素質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三是搭建女職工成長平臺,以“巾幗建功”為主題,推進示范崗等活動,強化女工責任意識和崗位意識。[4]
關愛女職工健康與生活,始終是女工工委的工作重心。高職院校女職工通常需要扮演社會、家庭的雙重角色,在家要做一個好妻子,做一個好母親,一個好兒媳;在學校要做一個好職工、一個好老師、一個好班主任。她們的身體和心理壓力十分大。因此,學校要把關愛女職工身心健康放在首位。首先,女工委員會要維護女性的特殊權益,給予她們更多的關懷和愛護,為她們解除工作上、生活上的后顧之憂,把愛崗、愛校與愛己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定期組織全體女職工進行健康體檢,根據體檢結果對女職工發出溫馨提示,切實保障女工的身體健康。其次,女工委員會要把解決女工困難當成重要工作,及時了解女工的生活近況和需求,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比如,在生育、生病住院、家庭發生意外時,要在第一時間趕去慰問和看望,給予心理安慰,幫助她們渡過難關。這樣就能為奮戰在一線的職工解除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后,女工委員會要重視女職工的心理疏導工作。比如,開展“建家”活動,構筑多元的溝通與交流平臺,通過QQ、微信等建立女職工論壇,給女職工提供傾訴、溝通的渠道。[5]這些方式能夠及時了解女工思想狀況,讓學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組織專家來校開展心理講座等,提高她們抵御、平衡壓力的心理能力。這樣,女職工就會保持健康的心態,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激情投入到工作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