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霞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第二中學 黑龍江牡丹江 157600)
構建初中數學自主探究課堂,可以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初中數學的魅力,從而讓學生由心底愛上數學這門課程,而不是感覺數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的科目,而且,構建初中數學自主探究課堂,還能增加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自信心,在心理上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積極性。初中數學自主探究課堂的構建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拓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也能讓學生形成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實現個性化的發展,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的路上越走越遠。
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主要方式還是通過傳統的數學課堂,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講解時一定要用心,積極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自主參與數學學習過程。在教學課堂上,教師也要努力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增加課堂上的趣味性,讓學生打心底感到初中數學有趣,從而誘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通過自主探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質量[1]。例如,學習“幾何圖形”時,老師先要提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有哪些物品,然后讓學生指出這些物品都由哪些圖形構成,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后讓學生一個個回答,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逐步講解這些物體都由什么圖形構成,為這一課程內容的講解開一個好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進來。此時,學生的學習情緒分外高漲,能夠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抱著輕松愉悅的心態參與到初中數學課堂中,從而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質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應盡量用生活的實例來舉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讓學生對抽象的數學內容產生具象的認識,從而更好地體會到學習數學對生活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幫助學生再現生活素材,引起學生的廣泛關注,從而更好地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2]。例如,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著重講一下閱讀與思考中的內容,讓學生認識到有理數加減法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同時也讓學生感嘆古人的智慧,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認識到有理數的加減法最早在古代商業中的應用,讓學生知道以收入為正,支出為負,然后讓學生在計算生活中日常的收入和消費時,也要盡量把有理數代入進去,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有理數加減法的興趣,進一步構建初中數學自主探究課堂。
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和他人進行合作學習,借鑒其他學生的長處,彌補自己的學習短板,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3]。例如,學習“整式的加減”時,教師要給小組分配一個任務,讓學生制作一個簡單的統計表格,讓小組內成員有的收集數據,有的進行表格的錄入,最后讓計算能力比較強的同學計算最后的綜合數據,讓學生在制作統計表格的時候,認識到整式的加減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及讓學生認識到與他人合作會降低工作和學習的難度,從而更好地與他人進行合作溝通,提高數學學習效率,更好地進行自主探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要重視對自主探究課堂的構建,讓學生自主學習初中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