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勝
(重慶市黔江區舟白小學校 重慶 409000)
案例:《月球》一課情境引入
教師展示準備好的一些太陽系星球位置圖片。
教師講述月球是我們地球唯一的一顆衛星,每時每刻都在繞著地球轉。
教師提出幾個問題:
1.你知道月球對我們有什么作用嗎?
2.月球上有些什么東西?有生命嗎?為什么?
3.你能說說今后我們人類會如何利用月球資源?
……
板書課題,開始上課。
(學生認真聽課,教師認真講課)
案例中這些圖片雖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但卻與學習的內容有些脫離;并不能明確地讓學生知道要探究的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習愿望的源泉——就在兒童腦力勞動的特點本身,在于思維的感情色彩,在于智力感受?!笨梢?,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既是教學活動本身的需要,也是檢驗一堂課上得好與不好的重要標準。
所謂設疑,就是有意設置障礙、懸念,造成疑惑,創設憤悱情境,激勵解決。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當給學生一定的懸念時,他們的好奇心也會隨之而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起他們積極思考、探索的欲望。當他們處在“山窮水復疑無路”時,教師再適時給予解釋,便能使之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案例:“空氣能占據空間嗎”一課情境引入
師(表演魔術)準備水槽、空杯子、紙條。
將空杯子倒扣入有水的水槽中,其中杯子的里面放有紙條。在扣入之前,問道杯中紙條的干濕情況。
師:你們猜是什么情況?
生1:會濕,因為紙條碰到水會濕。
生2:應該會濕,杯子放入水里,水碰到了紙條,紙條會濕。
生3:我有不同意見,普通紙條放入水中會濕,可老師那還有個杯子就說不定了。可能不會濕,也有可能有部分會濕。
師:我們不猜那么多了,直接看我變魔術。
實驗完畢,拿起杯子。
師:到底濕不濕,請幾位同學上來摸摸看。
生:奇怪,沒濕。
生:真的,沒濕。
教室里開始有反響了。
師:誰能解釋下,這是為什么?
生:我知道,里面有空氣。
師:你怎么知道里面有空氣?你能證明你的說法嗎?
……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巧妙地將魔術引入課堂,引導學生猜測魔術的情況,魔術結果出人意料,之后馬上提出問題:“誰能解釋下,這是為什么?”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提高了。特別是對后面又出現的問題“如何證明里面有空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也能非常迅速地融入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巧妙地安排有趣的實驗,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創設快樂的學習氛圍,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思維就在這樣的活動中撞出了智慧的火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趣味盎然的課堂情趣,往往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學習熱情,在學習中的熱情表現為精神飽滿、思維活躍,那么學生就能在生動形象、風趣幽默的課堂情境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案例:“滑動與滾動”一課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玩過小車?
師:今天我給同學們帶了一輛小車,就在你們的課桌上,老師先讓你們盡情地玩會。(學生自由地玩小車)
師:剛才大家的興致非常高。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玩的?
生1:我是把小車放在手臂上讓小車自己滑下來。
生2:我是推小車。
師:誰能說說小車在運動過程中有幾種運動方式嗎?
生:有滾動和滑動。
師:小車整個都在滾動和滑動嗎?(學生笑)
生:不是,小車的車廂在滑動,小車的輪子在滾動。
師:其實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滑動與滾動(板書課題)
……
在這個案例中,小車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許多學生都玩過。這里通過“玩”的形式,主要是為了將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調動出來,提高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學生非常樂意參與這樣的科學探究。在設計情境引入時,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制造認知“困惑”,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寓教學于玩之中,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在科學教學中適當采用玩的方式,學生十分喜歡,興趣更濃,教學效果也比較好。
心境又叫心情,是一種比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緒體驗,它在一定時間內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表現。教師應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下,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勇于探索。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教師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同時,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能在課堂上有積極的“回音”。
案例:“聲音的傳播”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下課了,我們經常到操場上去玩,十分鐘過后,我們又回到教室來上課。那么你們是怎么知道已經上課了呢?
生:聽到上課的鈴聲,我們就回到了教室。
師:對,是上課鈴聲把我們召回教室來的。
師:后面的同學能聽到我說話嗎?
生:能。
師:那要是我在講話或者我們的同學在回答問題時,有一些學生在下面也幫著講,你們認為能聽得清楚嗎?
生:不能。
師:好,那一會我們同學要注意一些同學在回答問題時,我們其他同學該如何?
師:聲音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平常的現象,它其中有不少的科學道理。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聲音的一些問題?
……
在上面這一案例中,問題“那要是我在講話或者我們的同學在回答問題時,有一些學生在下面也幫著講,你們認為能聽得清楚嗎?”看似有點多余,可實際上在這,教師能比較藝術地處理可能在上課中產生學生不能認真傾聽的問題,且又不離課題,每一位學生都會注意到自己的聲音,學生就能在這樣的一種情境中認真探究。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痹诳茖W課堂教學中,如何激勵、喚醒學生,使學生樂于學習呢?情境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將學生置于良好的學習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個好的情境引入不只是一個教學的開始,可以說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在很多情況下,情境的引入產生了一個問題,而在探究完這個問題以后,又會產生一個新的問題,這樣可以一環緊扣一環。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被串在了一起,使得學生在整個探究活動中都能動力十足、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