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嘯臨
(常熟市濱江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常熟 215500)
引 言
中職學校的機電專業實訓實踐課程,是將學生在教學課堂上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熟練地應用于生產活動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能夠勝任未來所從事的崗位的重要保障。在實訓實踐課堂上,任課教師要認識到實訓實踐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不斷規范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操作行為。同時,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注重對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職業素養主要包括職業知識、職業技術、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四個方面。在實訓實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在講授機電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愛崗敬業、吃苦耐勞、敢于創新的精神,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出一批批“德才兼備”的職業型技術人才。[1]
中職學校機電專業在以往的課程設置中,往往只注重專業理論課程建設,缺少對學生情感價值的關注,沒有做到對學生整體性的培養。我們如果將職業技能學習視為中職學校機電專業的唯一教學目標,就會使學生成為求職和工作的機器。這樣就會使學生將自己困在學習的孤島上,使學生的精神世界過于貧瘠,進而造成學生性格孤僻、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心理素質極差等問題。這種教育形式培養出的“職業工人”是心理畸形的、不健全的,也是不可能擁有良好職業素養的。
基于這種現象,中職院校的課程設置應該在注重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培養的同時,注入正確的情感價值、人生態度、個人理想與職業道德等教育,將德育教育與實訓實踐課程有效地進行融合,使學生在熟練掌握的專業技能的同時汲取更豐富的精神養分。當今社會已經不再是“唯才是用”的社會,學生擁有出色的技能已經不足以成為一名優秀的“工匠”。單純的技術訓練只能培養出一些一味追逐名利的職業工人。因此,中職學校應當對機電專業課程作出必要的調整,要不斷豐富課程內容,有效注入情感價值、人生態度、個人理想等,以此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助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考試是驗收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它作為任課教師得到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的信息反饋,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有效因素。我國目前的中職院校仍舊采用“一張試卷定乾坤”的方式進行考核。這雖然能夠檢測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但無法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是對于機電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實訓實踐課程中所學到的動手操作能力是無法通過試卷的形式反映出來的。
因此,中職學校機電專業的考試形式除了筆試之外,應當增設態度考核這一項內容。它主要考察學生在日常學習和實訓實踐過程中的求知態度、實習期間的工作態度、與同學或同事的合作態度和對自身工作項目的負責態度。學校可以制訂明確的考核條例,并制作學生個人考核表,由任課教師、實習主管、同學和同事分別評價并打分,再由學生對本學期的個人成績、學習及工作情況做最終陳述和總結。[2]這種考核與學生的筆試成績共同組成學生的期末考核結果。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考核的約束中不斷規范自己的行為,在增強自身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在中職學校的實訓實踐課程中,教師要做到“產學結合”,將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緊緊聯系在一起。任課教師應當精心設計實訓操作課程,首先,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先查找資料進行調研,讓學生自行撰寫實訓方案;其次,實訓方案在任課教師初審通過后再選材料和設備,以確保實訓實踐有效地完成。最后,教師還要規范實訓實踐操作步驟,在實訓操作過程中,讓學生養成認真投入、嚴謹細致、規范操作、團結統一的職業素養。
與此同時,學校也可以為機電專業的學生邀請一些業內專家定期來校開展專業講座,讓學生在聽講座過程中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明確優秀人才的學習方法和職業發展方向,重新規劃個人的學習目標。這些專家還可以為學生樹立業內“榜樣”,讓學生以他為目標不斷前進。這些“榜樣”能夠激勵學生不懈探索、刻苦鉆研,讓他們成為自己的精神力量,引領自己在學習的路上不斷前行。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在實訓實踐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服務意識,還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校通過課程的有效整合,使中職教育煥發新的光彩。這樣的課程教學就能夠實現培養品學兼優的職業技術型人才的教育目標,樹立中職院校的好口碑,讓學生真正學會知識、學會技能、學會工作、學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