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芳
(山西省工業管理學校 山西太原 030000)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科學技術越來越迅速地改變著社會各行各業的運行模式。人工智能在會計、審計、稅務等行業的廣泛運用,使得傳統、簡單、重復性的基礎會計工作面臨著被智能化取代的趨勢。
人工智能雖然可以代替人工的一些簡單、繁冗、重復性的基礎會計工作,但并不能完全替代會計人員。因而,在人工智能時代,社會和企業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標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會計的工作性質和內容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知識結構和道德素養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層次、高素質的復合型會計人才,更能適應行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1]
在現代科技支撐下,社會經濟環境愈發復雜,企業之間的商貿關系也存在多種形式,使得會計工作的內容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大量需要計算、統計、分析數據的工作不再需要人力完成。因此,會計人員更加重要的職責就在于基礎的、客觀的實際操作,以及對市場經濟趨勢的準確預測。這種預測的能力關乎會計職業本身的判斷能力。
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的共同配合與發展的環境下,財務的工作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明顯的改變。財務工作借助人工智能財務軟件的支持,大量的原始數據和信息收集、處理逐漸實現了智能化。其有利之處在于:一方面,它節省了人力;另一方面,數據的核算更加精確。但是,這些原始信息和數據經過人工智能軟件的處理后,還會產生各種相關的數據和報表內容。這就需要會計人員具備更高的信息處理能力,能夠在這些數據和報表中發掘到有效的信息,為企業發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在人工智能的大環境中,國家相關的政策制度在不斷變化,財務會計工作相關的內容在不斷更新。因此,會計人員在學校中學習的內容是不足以支撐其長時期開展財務方面的工作的。這就需要會計人員具備強大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能夠在面對新事物、新制度、新現象的情況下,通過長期的知識和經驗積累,獲取相應的專業素養和能力,以適應財務工作的發展和變化。[2]
在人工智能財務軟件的幫助下,類似填寫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財務報表等相關的核算工作,都已經脫離了人工的范疇。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重心將逐步轉移到管理上。因而,在中職會計專業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改變教學目標,按照當前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標準,參考社會經濟、財務行業的發展規律和方向,為學生制定精準的就業定位。教師要結合專業素養、理論基礎、策略思維、管理能力等多方面進行細節化的目標制定,讓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就業上的差距,進而擁有強烈的自我發展意識,促使自己成長為融創新、發展為一體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表現往往是單一的。學生總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是容易讓學生出現抵制、厭學的不良情緒,二是讓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使課堂效率難以達到標準。隨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逐漸完善,教育專家提出了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這就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方法和內容。在“以生為本”,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等教學理念中,教師要借助微課、翻轉課堂等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先進的教學理念中,始終保持自己的學習熱情。
除了教學形式上的革新以外,教師還要在教學內容上有所改變。第一,教師應當更新專業內容。人工智能的出現導致財務行業的發展速度加快,教師如果只是按照課本進行教學,就會使學生在就業時發現所學內容與實際工作有很大差距。因此,教師必須要結合實際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學習到最新的財會理念和專業知識。第二,在教學課程中,教師應當增加管理方面的內容。現代財務的工作性質已經在向管理方向發展,學生需要提前做好知識儲備,以面對未來職業的變化。第三,教師要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借助計算機軟件等進行操作。因此,學生需要擁有足夠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操作技能。[3]
教師是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者。教師如果難以達到較高的水準,必然會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因此,中職學校必須要加強教師的引進、培養和管理。其途徑可以從這兩個方面進行:一是積極引進年輕化、素質高的優秀教師;二是通過對教師進行培訓,來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
總之,在人工智能時代下,中職會計人才的培養需要職業學校和教師共同努力:一方面,學校要從教學的內容、形式、理念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另一方面,教師要順應時代的要求,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以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標準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