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麗
(安徽金寨職業學校 安徽六安 237321)
手工制作課程是集創造意識、設計思維、動手能力以及勞動觀念于一身實踐課程。它是培養兒童快速成長,收獲多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達到這一教育目的,中職專業教師就要加強手工制作課程的設計感和實效性,通過趣味濃厚的教學內容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掌握這門課程的技能。
在手工制作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優先遵從的準則,就是要依照固定程序來完成制作過程。比如,在利用紙板制作建筑模型的時候,首先,教師就必須要讓學生依照規則,優先構思建筑的樣式、結構,將門窗的開合,陽臺的位置等細節內容設置完畢;其次,在動手操作之前,教師還要讓學生根據建筑樣式,想象每一部分內容的平面圖,并且將所需圖樣繪制在硬紙板上;最后,學生則通過手工剪紙、折疊、拼接、組裝、染色等實際操作,來完成這個作品。這就是手工制作的程序化要求。[1]
手工制作是一個精細的工作。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做到認真、仔細、準確。在折紙的過程中,學生一定要做到整齊、直邊、壓平,將每一個細節按規定完成,更重要的是在使用工具時要挑選準確。很多工具的功能看起來相近。但是,學生如果選擇錯誤,所完成的操作很可能就會造成材料浪費,甚至還容易受傷。比如,在處理紙張時,學生就必須要分清剪刀和刻刀的使用情形,避免將刻刀當成剪刀使用,造成潛在的危險。
材料是制作手工的基礎。教師應該教會學生選擇材料的原則。首先要堅持因地制宜:一是要考慮身邊有何材料可以使用;二是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和溫度選擇。其次要掌握材料的使用規律和制作特點,在制作時就要考慮到材料的不穩定性,比如,有些紙潮濕就會變軟,有些木頭在冬天就會裂縫。最后要考慮到環保和安全問題,堅持使用綠色健康的材料。[2]
手工制作品的造型可以具象化,也可以概括或者夸張處理,但要保證造型的合理性。比如,在制作一件木質擺件時,其造型要保證平衡,使得木制品可以擺放在任意平臺上,避免設計不合理,導致其觀賞價值喪失。
準備工作要牢靠。手工制作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教師在教學前,必須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課上所需的材料和工具需要準備得當。材料通常都是學校統一購買,教師需要按照學生人數選取適當的量,并且根據本節課制作內容的難易程度,準備適當的備用材料,以防學生制作失敗。而工具如果由學生自帶,教師則要做好提醒工作。其次,在部分課程開展之前,教師要提前做好一些示范用品。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參考;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愿意學習手工制作這門課程。[3]
對于這種實踐性的課程來說,演示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幾種方式來演示:第一,借助多媒體投影儀,將操作畫面放大,讓學生直接觀看;第二,利用語言和文字搭配,教師一邊制作一邊介紹其步驟和要點,將這些內容形成文字展示給學生;第三,實物演示,教師要利用提前做好的成品,讓學生觀看賞析,總結經驗,二度創新。
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手工制作習慣。第一,使用材料不浪費,甚至還可以利用廢品回收,制作具有環保意義的手工制品;第二,工具用完要歸位。工具是開展手工課程的根本。學生在使用過后,一定要第一時間放回工具箱。一方面是為了防止丟失和混淆,另一方面有利于安全;第三,清潔工作要到位。在學生完成手工制作的課程后,一定要打掃教室衛生,保證教室清潔,剩余材料也要及時回收。[4]
手工制作課程具有特殊性。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散漫自由。教師在演示完畢后,不僅要觀察每一個學生制作過程中是否出現問題,更要關注課堂紀律的變化。學生可以自由討論,但不能影響他人,更不能聚眾呼喊,破壞課堂紀律。否則,學生就會互相影響,干擾了手工制作的進度。更重要的是,課堂的哄亂還會導致很多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在制作手工品時更容易出錯,甚至還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因此,保證課堂紀律,創設良好的手工環境,也是教師應該擔負的責任。
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程中,教師需要依據上述四項注意事項,為手工制作課程做好基礎準備。同時,教師也要堅持四項開展策略,有效開展手工制作課程的教學,培養具有手工制作能力的優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