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徐芬娜
(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三中學 福建武夷山 354300)
引 言
聲樂在人類歷史上起源比較早。聲樂盡管在早期只是簡單用來傳達情意。但是,隨著社會文化發展,聲樂開始出現地域性、民族性、多樣化的特點,成為一門獨立的音樂藝術,富含一定的意義和價值。優秀的演唱家能讓人們從他們的歌聲中感受到歌詞要表達的意義和情感,而沒有專業的聲樂學習和訓練則難以獲得高度的認可。我們在聲樂學習中主要包括發聲訓練、用聲技巧、語言技巧以及音樂表現等四個內容。其中,正確的發聲是聲樂學習的基礎內容,能夠影響其他訓練內容的學習效果。
正確的發聲要求歌唱者咬字清晰,不能含糊不清。我們要通過反復的咬字練習來增強唇、齒、舌三個部分的整體協調能力,從而使歌詞能夠清晰地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歌唱者能夠達到播音員的語言表達素養,向聽眾呈現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使聽眾能夠聽懂歌曲傳遞的信息和蘊含的感情。另外,我們在發聲的練習中,正確的呼吸和良好的氣息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呼吸是作為歌唱的動力基礎,而氣息則決定了聲音的甜蜜與否。我們在練習前需要形成良好的歌唱姿勢,促使氣息能夠更好地發出。我們要學習和掌握呼吸的技巧,把握尺度。盡管每個人的聲音都有所不同,被分成各種聲派,但基礎的發聲訓練對于任何聲派都是一樣的,需要從簡單的字母發聲開始,也就是比較平穩圓潤的元音字母。這種練習方式,主要是為了打開嘴型,讓吐字練習比較容易。我們在完成基礎的吐字練習后,要再根據個人需要來選擇發聲練習訓練。[1]
在日常生活中,呼吸主要是一種本能運動,是維持生命的必要活動。但聲樂中的呼吸與其不同,它需要有意識地進行呼吸,根據情緒發展和歌曲感情表達需要,來轉換不同的呼吸節奏,有時是深沉的,有時是淺淺的。這些都是有技巧、有目的的呼吸。我們要熟練地運用各種呼吸方式和節奏,來獲得豐富的歌唱效果。因此,在發聲練習中,我們要保持放松的狀態,把握呼吸和換氣的節奏,從而讓聲音發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實現呼與吸的配合協調,讓身體的每一塊肌肉參與到呼吸活動中。這樣能夠更好地把握聲音發出的時機和力度。
初學者比較喜歡用喉嚨來發聲,沒有用氣發聲,認為喉嚨發出高昂的聲音就會把歌曲唱得好。他們用力喊、使蠻勁。殊不知,這是錯誤的發聲方法,不僅傷害嗓子,同時也難以發出優美的聲樂效果。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到,呼吸是發聲的來源,呼出的是丹田之氣,在吐氣時要讓下面這個部位用力支撐,從而放松喉嚨。因此,正確的發聲是需要用呼吸來調節練習的。對于初學者而言,我們首先要擺好口型,可以從低音開始,避免高音,在擺好口型后再從中低音開始練習,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改變訓練要求。初學者要謹記,在唱歌時要通過轉化氣息來發聲,而不是用喉嚨發聲。[2]
在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后,我們開始學習共鳴。共鳴是美化和擴大聲音,讓聲音增加征服力和穿透力,促使歌唱者發出令人身心愉悅的聲音。在發聲訓練中,學習者要協調好共鳴的所有腔體:一是發開鼻咽腔產生的頭腔共鳴;二是面罩共鳴,即聲音的共鳴在中咽喉腔以上鼻咽腔,兩腮兩邊太陽穴延至眉心處。這些內部腔體和外部姿勢是引起震動的區域,其中練習U字母能夠有效地掌握面罩共鳴,通過科學的發音練習方式帶來好的聲音效果。
作為聲樂學習的重要內容,發音練習要按照不同的身體素質進行。以下是常見的幾種發音練習方式,具體為:
一是靈活地訓練口腔,進行口腔體操訓練,來讓說話更利索??谇痪毩暟ㄩ_合練習、拒絕練習、雙唇練習和舌頭練習。開合練習模仿咬蘋果的活動。拒絕練習則是張口與閉口相結合;
二是控制氣息,結合胸腹聯合呼吸、快吸快呼和慢吸慢呼的呼吸方式,按照氣息控制力度分為強控制和弱控制。訓練強控制要深吸氣,均勻并靈活地呼氣。訓練弱控制也要深吸氣,呼出的氣息均勻,要夸大聲調和延長發音,從夸大氣息控制來拓展音域;
三是控制共鳴,從M發音開始,像打哈欠一樣。我們在張口閉口練習發音時還要進行母音的練習,也可以選擇進行連音或頓音的練習;
四是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嗓子。這是聲樂練習中最重要的一點,沒有好的嗓子就難以發出美妙的聲音。我們需要堅持每天適度地練習,自覺合理地安排練習強度,選擇曲目嚴格地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練習。
總而言之,正確發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積月累地重復練習和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才能達到。我們要針對自身的身體構造來掌握舒適的發音方法和發音點,要善于調整呼吸的節奏。同時,我們也要加強聲樂理論知識的學習,為實踐和練習打牢基礎,從正確的方向出發,避免走彎路,從而讓自己提升到更高的歌唱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