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蓓
(江蘇省徐州市大黃山中學 江蘇徐州 221000)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對初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有重要作用。閱讀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大量的閱讀,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開闊眼界,從而使學生達到質變式的提高。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閱讀渠道,學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閱讀。同時,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很好地改善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被動閱讀的現象,利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
在新課改背景下,情境教學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青睞,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文章,通過情境和閱讀感受作者在文本中蘊含著的感情,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并且,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更加簡單地將視頻、聲音、圖片等素材與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共同構建一個情境,為學生提供文章的創作背景,讓學生可以帶著一定的依據去閱讀,將文本更加具體形象地展現到學生的腦海中。
例如,講授《白求恩》這一課時,如果直接讓學生開展閱讀學習,由于學生對白求恩缺乏一定的認識,課本上的文字很難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直接開展閱讀教學,學生的閱讀質量也不會太高。對此,教師可以在新課導入環節通過多媒體播放白求恩的影視資料,通過視頻給學生帶來直觀的感受,讓學生體會到白求恩突破國籍、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學生帶著這種情感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相信學生的閱讀效率會大大提高。講述《春》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不同地區春天的照片,也可以展示小草從土中鉆出來的視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了出來”,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圖像,讓學生記憶猶新。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適當地進行閱讀材料拓展訓練,通過互聯網搜集一些關于春天的詩或文章,如朱熹的《春日》、賀知章的《詠柳》、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等,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春天的同時,拓展學生的閱讀面[1]。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教學方式變得豐富多彩,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一個虛擬閱讀平臺,將閱讀教學內容放置到平臺中。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登錄平臺去閱讀或學習。并且,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制定不同的閱讀規劃,在實現資源共享的同時,照顧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同時,學生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自由交流和分享閱讀心得,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通過留言詢問教師。教師也可以不時地從互聯網上搜集一些閱讀美文或名著節選,放到交流平臺上,讓學生自由閱讀,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這對他們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幫助。比如,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平臺上充分討論,結合自己的實際發表觀點,也可以依據這首詩的寫作方式進行一定的仿寫,讓其他學生評價和打分,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可借助這個平臺豐富教學資源,讓學生可以不局限于教材中,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欣賞能力,讓學生對文章有更好的感悟[2]。
對于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教師自身信息技術知識及相應的操作能力,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這節課的質量。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學習計算機技能,提高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提供良好的載體,通過制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微課視頻或PPT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把握文章內涵意義,與作者開展一場跨時空的“交流”[3]。
綜上所述,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現代技術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的優勢,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特點,彌補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弊端,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教師要根據初中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不同的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等相關知識,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