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巍
(甘肅省慶陽第三中學 甘肅慶陽 745000)
現實生活中,不愛學習的學生大有所在,而且每個班差不多都會存在那么幾個。初中數學運算能力差就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學習的心思,他們認為來學校上課就是來“混日子,打發時間”?;蛘呤撬麄兯f的“被父母逼的,在跟他們讀書”。他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做小動作、吃東西、看小說等等,總是持有萎靡不振的面貌,整個注意力沒有聚焦在學習上。這類學困生最為固執,只有經歷了很大的打擊才會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如此的現狀很不樂觀。
相比于上一類學困生,這一類學生是有學習的目的,但又存在有一定的問題使其數學運算能力得不到提升?;剡^頭來看,優秀生都具備有自己獨特的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優秀生眼里,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并且很享受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對于學困生來說,他們沒有自己系統舒適的學習方法,都是一味地瞎學,死記硬背,找不到訣竅,成績也沒有明顯的提高。學習方法的不合理又使得一部分的學生失去信心。而面對這樣的情況,學生需要及時地重新認識自己,對待數學的學習就不應該使用傳統的方法,應該靈活地學習,從數學知識中尋找一定規律,即使沒有明顯的規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將知識點串聯在一起。
初中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除了與學生自身不愛學習和學習的方法不當外,與教師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也有很大的聯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的舉手投足都影響著學生,學生需要被關愛和尊重才能起到積極效果,對學困生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教師出現的不盡人意的行為也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消極作用,導致學困生的形成。有些教師自我的業務能力還不夠,但又對學生的要求較高,使學生理解不了學習的內容,導致學困生的增多。還有一些教師會用體罰等惡劣的方式處罰學習較弱的學生,使學生身心疲憊和對教師產生抵觸,自我墮落。因此,教師應該從自我角度出發,深刻反省自己的行為,如果沒有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又何談為學困生脫困。[1]
學困生的形成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原本的智力跟不上學習,但大部分的學困生是因為學生自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以至于學不好。但即便學生智力再不好,都不會連基本的運算都學不好。因此,學生學習態度的端正極為重要。學生在學習上態度的偏差會讓他們對整個學習的過程感到無趣,就不會對數學有深刻的認識。學生應該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正確地看待數學的學習,更好地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來了,數學的運算能力也就隨之會提升。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方程”史話,方程式起源于古代埃及人在草紙上寫的帶有未知數的等式;從數學家背景出發,一系列的歷史故事讓學生對數學有產生新認知的機會,樹立起端正的學習態度,慢慢發現一元一次方程中的運算很簡單,只是將未知數和常數的分類。反復的練習之后,學生的運算能力就會有明顯的提升。
課改中提到,掌握知識是能力發展的必要條件,教學活動又建立在能力發展和知識的基礎上。教師應該采用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機會,學生在不斷探索中,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有理數加減法”時,教師可以自創出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熱情,像填幻方的游戲,給出9個有理數,將9個數填入三乘三的方格里使得同一列、同一行、同一斜對角的結果都是一致的,做出的學生可以得到誘人的獎勵。教師利用游戲的魅力,驅動學生主動學習,自我運算,排除錯誤,在錯誤中鍛煉自己,擴展思維能力。最后,學生能夠通過數學活動提高自我運算的能力。
教師的因素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教師以往出現的不規范行為應該被極力制止,比如不公平對待學生、體罰學生、缺乏責任心等行為極度容易讓學生產生敵對的心理。教師應該觀察學生,對于運算能力較差的學生多加以鼓勵,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和輔導,促進他們對數學的學習。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的“反比例函數”時,面對這一章的學習,教師不應該對學生有過高的要求,要耐心細致地講解。因為反比例函數是數學內容中較為困難的章節,大部分的學生很難掌握。教師應該多加鼓勵學生不要氣餒,給予他們充足的信心。[2]
綜上所述,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個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進步。由于學困生也是受數學學習長時間的折磨后才形成,他們對數學的學習產生了抵觸的心理。教師想要改變,也不是短暫的幾節課就可以讓他們回歸正軌。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創新和反省自我,挖掘學生身上的優點,讓學生重拾信心,再一次地對數學產生興趣,最終使他們擺脫掉學困生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