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皓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學 寧夏石嘴山 753000)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家對于武術文化的傳承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小學階段開展武術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對學生的意志力包括思想品德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武術教學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且缺乏一定的針對性。為此,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從當前武術教學的問題出發,探究出一條正確的開展武術教學的個性化道路,能夠以學生為本,讓每位學生在武術課堂中有所收獲,有所發展。
我國的武術文化具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各地區的地理環境以及相關的文化風俗合為一體,形成了各具地域性的武術形式,比如山東的螳螂拳、福建的詠春拳等等,這些內容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們強調將武術引入到小學的體育課程中,意在讓小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加地了解,深刻體會武術文化的魅力之處,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武術中其實蘊含著豐富的武術精神,比如勤勞、勇敢、智慧等等。那么,在小學階段開展武術教學,能夠磨煉學生的意志力,讓學生有效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同時,通過武術教學,我們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
中國武術的學習不僅僅能夠對學生的品格形成影響,同時還是鍛煉身體的一種有效手段。現在的學生每天面臨著很大的學習壓力,包括手機和電腦導致的一些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武術訓練,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動起來。比如,在教學中安排馬步沖拳、馬步推掌等這些動作,都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緩解學習疲勞和一些負面的情緒,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1]
小學生的能力和知識的儲備量都是十分有限的,他們往往對于未知的和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武術教學要不斷地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在一年級階段,教師主要講的內容一般都是一些基本的手型、步型,比如拳掌勾、馬步或者是弓步;而對于二年級的學生,就需要加入一些組合動作的內容;到了三年級,教師可以教授小套路,比如五步拳或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創編的適合學情的套路練習。也就是,教師要根據學生年級的不同設定不同的內容。除此以外,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關注到每位學生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他們的心理特點,采用不一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2]
武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在武術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合作學習模式,通過合作學習技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合作小組的建立,能夠讓性格不同和能力不同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分工,從而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自己的特長或者是能力為小組爭光,實現學生的共同發展。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結組,互相觀察各自的動作,進行互相點評和幫助。再比如,在學習太極拳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結組進行自主發揮,創編自己喜歡的武術動作或武術組合動作,然后進行小組成果展示,通過這一活動調動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點評和幫助。又比如,在學習組合動作或小套路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結組進行自主發揮,創編自己喜歡的武術動作或武術組合動作,然后進行小組成果展示,教師及時對于表演精彩的小組給予獎勵,通過此項活動調動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同時增強學生學習武術的自信心。這一過程能使學生各項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小學生相對比較好動,對于新鮮的事物往往充滿了好奇。因此,教師在進行武術教學時,要能夠從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采用一些比較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武術教學中。武術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進行動作的指導外,還要注意融娛樂于一體。游戲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方式,這樣的教學能夠滿足不同能力的學生,真正體現了個性差異。比如,當學生已經掌握了武術的一些基本動作后,教師可以喊指令,然后讓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或者是讓學生分成小組,利用已學手型、步型進行自主創編小套路等等。[3]
總之,現代的武術教學不同于傳統教學。它需要充分展現出個性化教學的理念,能夠在教學中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真正地體現個性的差異。本文就針對武術個性化教學進行了探究,筆者希望能夠借此給一線的體育教師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