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娟
(浙江省杭州二中樹蘭實驗學校 浙江杭州 310000)
在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雖然說素質教育已經逐漸趨于成熟化,但應試教育的影響還是非常巨大,很多老師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也是如此。很多老師只追求數量,導致學生記憶漢字只會“死記硬背”,而且學生在識字過程中也體會不到樂趣,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模式的探究是每個老師都應該關注的,以此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一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二是緊密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的識字意識;三是進行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要進行高效化的識字教學,老師就可以先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識字學習。那么,情境教學法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應用。傳統的識字教學方法往往都比較單調,課堂氛圍非常的乏味。而在如今的小學語文識字課堂中,老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直觀地在情境中感受漢字的魅力,以此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識字教學也可以充滿趣味性。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春夏秋冬》這一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可以充分到這四個漢字的韻味,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可以快速地融入到課堂中去。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運用動畫的形式為學生演變漢字,也可以展示圖片讓學生與自己已有的經驗相結合,比如春天就會有“春風吹”,夏天就會有“夏雨落”,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就會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1]
語文源自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對于小學語文而言,老師就可以緊密結合實際進行識字教學,讓學生可以在識字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如今,很多老師在識字教學中往往會脫離實際,學生通常會感受到語文距離自己非常遙遠,從而導致學生的識字效率非常低下。而教師緊密結合實際教學,會拓寬學生的識字渠道,以此可以培養學生的識字意識,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的識字,提高小學語文識字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使得識字教學迅速發展。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姓氏歌》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就可以緊密結合實際生活進行識字教學。為了拓寬學生的識字視野,在正式的課堂中,老師教學完課本上的姓氏之后,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全班學生的姓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認識所有的姓氏,并且可以向同伴展示。最后,老師可以把學生收集到的姓氏進行逐一講解,加深學生的記憶,鍛煉學生的識字意識,讓學生可以“見字識人”,以此構建高效課堂。[2]
對于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而言,識字教學既可以存在于課內,也可以存在于課外。因此,老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此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為學生的之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最重要的是要體現出一定的趣味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產生閱讀興趣。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多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宜的課外書,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同時,也可以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讓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模式可以逐漸趨于成熟化。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亡羊補牢》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借此給學生推薦一些好的課外書籍,比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等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夠培養學生的識字水平。通過這個過程,識字教學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積極性,老師也可以適時的開展“讀故事”比賽,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3]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語文而言,老師要明白識字教學不僅是要教會學生記憶漢字,更要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小學生的年齡和心智都還不太成熟,老師要結合多種教學手段進行識字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識字習慣,為之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以此能夠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