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學全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憑祥市高級中學 廣西崇左 532200)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教學也需要適應新的教學需要。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實施對歷史教學的改革創新,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設計各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究,提高學生對各種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歷史文化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結合歷史課程的具體特點,從學生的個性出發,指導學生認識歷史,形成對各種歷史事件的獨立認知,促進學生良好歷史價值觀的培養。
在歷史課程中,教師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執行者,各種教學措施都需要教師進行指導,讓學生可以跟隨教師的安排進行學習。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更是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創新歷史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但是,在目前的歷史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受傳統教學思維影響嚴重,對于核心素養不是非常關心,一味要求學生進行對各種歷史知識的背誦和記憶,而不在意學生對歷史的認知和理解,使得學生只能粗糙地進行學習,無法有效形成自己的歷史觀念。
在歷史教學中,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更是核心素養培養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要實現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就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對各種歷史知識形成有效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但是在如今的歷史教學中,不少學生都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只是根據考試要求進行學習,而對于歷史事件的學習和探究就沒有積極性,再加上教師沒有形成針對性的教學措施,更是使得學生核心素養得不到有效培養。[1]
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是要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歷史指導,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念、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在歷史學科中,包括歷史價值觀、歷史時空觀、歷史解釋、歷史理解和史料佐證。要想學生的這些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教師就需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開展對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新,堅持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進行對各種歷史事件的分析和認識,從而促使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歷史觀念。[2]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課堂改革,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教師就需要帶領學生對各種歷史資料進行學習和探索,對其中的歷史規律進行分析,讓學生可以通過有效的學習,認識到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位置,從而為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工具,在網絡上搜集各種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可以通過視頻圖片進行觀察,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更加清楚直觀的學習這些知識,加深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民版高中歷史課程中關于“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對學科教材進行分析研究,通過信息技術了解一些關于早期政治制度變遷的史料,讓學生可以通過視頻觀察不同時期政治內容的影視視頻,從而加深學生對相關歷史變遷的了解。比如,《三國演義》反映了東漢末年的歷史變化,《隋唐英雄傳》則是對隋唐時期政治變化的一個側面寫照。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內容引領學生進行對相關歷史知識的學習,鼓勵學生進行對相關歷史的對比和分析,形成自己獨特的歷史觀念,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意識的培養。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各種歷史實踐活動,利用各種紀念日和歷史景物,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歷史的價值,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歷史價值觀的培養。例如,教師可以在“五四青年節”,組織學生進行對五四運動的紀念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相關的組織和規化中,促使學生對相關歷史的學習;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觀一些抗震紀念館,讓學生了解相關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3]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核心素養理念,根據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合理安排學生對各種歷史事件的分析研究,努力培養學生自己的歷史觀念。教師要創新歷史教學方式,促進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