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玲
(甘肅省夏河縣夏河中學 甘肅夏河 747100)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樂園,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而課堂就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因此,學校要搞好課堂建設,提高課堂效率。作為初中學習的主要學科之一的語文課堂,更是學校要抓住的重點課堂。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合作化的教學模式日益提上課堂學習的日程。這說明,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課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讓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小組合作的交流中不斷探索新知,學校各方面就更要加強小組合作課堂的構建。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的推廣,許多符合“素質教育”的新式教學法誕生,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以交流為基礎,以整體提高為目標的學習方式廣受教育界的追捧。這就要求初中教師及學校要能夠“放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讓學生能夠擁有“主人翁”的意識,不斷地在課堂中發展,在課堂中不斷地尋找學習的樂趣,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不是一味地照抄照搬教師的課件,不是機械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學生在學習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在山的那邊》時,教師先在導學部分講授今天的學習目標,然后學生能夠自己思考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回答最后的“思考探究”。尤其是針對第三題結合上下文,品味詩句,教師讓初中學生小組合作得出答案。在合作過程中,學生要各司其職,分角色完成相應地問題得出答案,了解更多的語文知識。當然,教師不要忘記讓學生合作查詢,這是因為網上信息繁多且雜亂,部分學生很難個人完成自己的作業部分,要加強合作。另外,本篇課文是及其富有情感的,學生可以在小組內進行分角色飾演朗讀,讀出其中的情感所在,讓學生能夠在合作中培養默契。[1]
小組合作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體現了現代教育以人文本的理念,對學生的人格、能力、思維等各方面都提供了一定的幫助。我們要根據學生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小組合作緊密在課前、課中、課后進行。我們要明確,高效課堂的構建,其實是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充滿興趣地學習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國家做貢獻。教師要運用合適的學習方法,找到合適的學習模式,那就是小組合作。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教育育人,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文化素,學生要學會合作,學會學習,讓小組合作充分地融入到初中教學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風箏》時,首先是課前,初中學生要仔細看上節教師所要求的預習內容。學生要習慣進行小組合作的形式,在預習的同時,能夠將小組分析及時反饋出來。在分析《風箏》時,小組進行合作分析出具體的重點詞匯的意思及運用,同時借助相關的工具組內合作查清楚作者生平經歷和寫作的故事背景。其次是課堂中,學生可以分組站位,方便教師提出問題時相互討論,得出更加全面和合理的答案,教師也要能夠為學生留出時間進行小組討論。最后是課后,教師要做好課后工作,留出學生小組合作的作業,讓學生不忘及時復習課堂所學,鼓勵學生合作學習,不斷學習和合作。教師可以讓小組課下對《風箏》提出組內在相關課堂上尚未解決的問題,將問題整合清楚,以便下次向教師提問,將《風箏》的各節內容徹底學清楚。[2]
課堂的主體分為教師和學生,只有教師和學生能夠不斷地交流自己對語文學習的看法,才能促進雙方的進步。教師要注意對學生課堂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發揮自己的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說話,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教師不能像傳統模式一樣,只注重自己一味地灌輸知識,而是讓學生也能在課堂上進行與語文教師的互動學習,要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學習交流,甚至是可以在課下進行生活上的交流,使師生雙方能夠更加地了解對方,以便語文課堂對知識的更好傳授。之后,教師也要能夠總結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反饋學生的學習信息,使小組合作融入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學習課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時,教師在提出相關的文言字詞知識點后,就提出讓初中學生小組間進行討論,根據自己的現有的知識得出詞語或句子的解釋,然后將重點詞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進行板書展示。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詢問學生是否對自己的回答存在疑問,就此解答。最后,是教師的講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講課提出幾個問題并進行舉手示意。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解答問題,學生深入解惑,教師再解答,形成高效的循環課堂教學方式。在此過程中,也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方便提高課堂效率。[3]
總之,在小組合作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時,每一名語文教師,每一個初中學生,每一所初中學校都是責無旁貸的。而且這個構建合理框架的過程,任重道遠,也是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這需要每個教育傳授者和接受者,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文化修養,在合作化的高效課堂中,做到不落后,進“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