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花
(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第五小學 甘肅白銀 730900)
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指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個方面。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小學語文生本課堂的構建,都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為了適應時代發展,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所采用的重要教學措施。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也對學生未來的長足發展起不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必須進行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新課改將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做為首要教學目標,拋棄傳統教學理念中“師尊生卑”的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生本課堂,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創新。
生本課堂以學生為主,提倡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這一教育理念,將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充分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同時,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1]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學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確實存在許多問題。首先,受到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于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導致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低下。其次,小學語文教學仍舊延續傳統教學模式,這已經不適應于當代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傳統的教學模式不但不會激發起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反而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等消極心理。最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課堂,一直將教師放在教學的中心位置上,沒有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大大降低了小學生的學習參與率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在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生本課堂的第一步就是思想。也就是教師需要從根本上轉變思想,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并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在教學中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電腦住宅》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將繪畫的方式運用到教學中來,請學生結合教學內容與課文,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畫紙上將自己想象中的電腦住宅畫出來。學生也可以把自己在本節課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繪畫中去,在畫作的旁邊寫上自己的想法與見解。這樣既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一舉兩得。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的日常生活都與之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將信息技術適當地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來,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并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給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生本課堂帶來新的面貌與更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從而有效促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文本中抽象的語言轉換為具體形象化的圖片、視頻,在更有利于小學生進行學習理解的同時,也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還可以通過圖片欣賞等方式有效培養小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與創造能力。
想要構建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生本課堂,有效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和探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學習《秦兵馬俑》這一課,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至五人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就“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有什么特點?使用什么材質制作的?距今為止保存了一共多少年?”等問題,展開小組合作模式下的自主探究學習。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學習,就可以有效保障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率,從而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2]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生本課堂的構建,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更是促進當代小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