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洋
(廣東韶關實驗中學 廣東韶關 512000)
著名作家巴金在總結他自己寫散文的“經驗”時說道:“我自己有一種看法,那就是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葉至誠在《假如我是一個作家》中更是大聲疾呼:要“有我”,要“找到自己”![1]而作文是學生用來抒寫自己主觀情感和刻畫心靈感受的一種文學,它是一種非常“自我”,非常“個性”的文學。
文章中的這個“我”,可以是實的,也可以是虛的。所謂實的“我”,是“以我筆寫我心”。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實的客觀外物,是通過“我”的眼看,“我”的心悟,“我”的耳聽,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應。這種反應印象深刻,刻骨銘心,然后由筆者訴諸筆端,行之成文。字里行間,自然處處有“我”的人生經歷,人生感悟。這個“我”是實的“我”。虛的“我”是“一滴水折射整個太陽的光輝”。世間萬物,大到宇宙星球,小到細雨塵埃,全都可以幻化為“人形”,在紙上自由的舞動,展示它們對生命的感悟,對真理的追求,對人性的詮釋。這個虛的“我”,無處不在,又無跡可覓,因為它藏在文章中的物象之中。作者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文中無“我”,卻處處有“我”。只不過,這個“我”是“虛我”而已。
但是,任務驅動型作文無論是表現實“我”還是虛“我”,都離不開“情感、人性、生命體驗”三個因素。也就是說,作文如果離開這三個因素,那么這篇文章絕對是“行尸走肉”。情文并茂的文章,必須或抒發情感,或展示人性,或闡釋生命體驗。離開了這些思維活動,文章就喪失了“血肉”,無法生動、鮮明,難以體現作者內在的素質。對生活的觀察、對生命的思索、對人性的拷問,才會讓作者思維敏捷,思想成熟。寫出來的文章才不會無病呻吟,面目可憎。
首先,說到人類的“情感”,無外乎“喜、怒、哀、樂、愛、惡、欲”,它們是“主體”在現實生活中因受到某種刺激而產生的一種情感或情緒反映。這些情感或情緒,源于天生,不學而能,最貴“自然”。另外,它和“人、事、物、景”等“實生活”緊密勾連,學生在作文中抒發此類情感時,無需過多的夸張和修辭,只需把過去的情感體驗稍加潤色,就可以大膽、率真地寫出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借助“背影”這個載體,把父慈、子愛這個經典的情感呈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讀罷潸然淚下,五味雜陳。文章動人心者,莫貴乎“情”字。而這些“情”,不一定非要“驚天地,泣鬼神”,更無需“夸父逐日”的艱難追逐,只需要平時收集整理身邊瑣事、點滴感觸。或許僅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溫暖的言語,只要你用心去悟,用心去感,用心去寫,寫出來的文字一定能撥動千千萬萬平常人的心弦,引起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
其次,真正深沉厚重的文章一定要客觀真實的塑造人性,表現人性。說到“人性”,這是個玄而又玄的東西。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卻認為人性本是惡的。可見,人性有善惡之分,美丑之別。要將人性的兩面展現出來,就需要有自我解剖的勇氣。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當屬巴金。《小狗包弟》中,巴金用冷靜沉痛的筆調,將“文革”中人性的丑與惡毫不隱諱地描寫了出來,并且表現了對自己行為的深深懺悔。他不避諱自己曾經犯下的錯,他無法原諒自己人性中的惡。這種自我解剖的勇氣不僅沒有讓世人看低他,相反還贏得了世人深深地敬佩。在我們的一生中,誰沒有因為年少無知而犯過錯,誰沒有因無心之過而傷害人,誰沒有因為膽小懦弱而違背良知……只是我們往往選擇輕易地原諒自己,寬恕自己的罪孽,任歲月的流逝,將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洗白。但是,夜深人靜的時候,良心深處的某個角落,總會有一個殘存的沉痛的記憶吧。如何對待這份記憶?如何對待這份傷痛?是讓它在黑暗的角落里繼續發霉腐爛,還是讓它在你的文章里開成一段懺悔的花,這應該是對人心最大的考驗。這樣用真誠和良知寫出來的的文章,才能真正感人至深。
最后,好文章一定要體現“生命的感悟”。這種感悟,是一種獨特的情感體驗,需要有敏銳的心靈和獨特的視角,更需要作者有自己獨特的切身體驗。《紫藤蘿瀑布》中,作者由一棵小小的藤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向上。古語云:“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人間百態,都有自己生存的法則:爬上金字塔頂的蝸牛,翱翔藍天的雄鷹,笑傲山頂的迎客松,寂寞山谷的野百合……無不以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在警醒著世人:或堅持不懈,或百折不撓,或挑戰嚴寒,或忍受孤獨。人類自詡為萬物的主宰,其實有時脆弱得不如一棵小草,消極得不及一朵野花,自私得不如一粒石子,渺小得不如一只螞蟻。人有時改變自己,從懦弱走向堅強,可能就是因為與自然的一次邂逅:瓦楞上長出的一棵小樹,天空飄過的一朵白云,遺落在路邊的一枚硬幣,被風吹落的一片的樹葉……這些東西不因“我”而存在,卻因“我”而被發現。在這回眸的一瞬間,卻擦出燦爛的智慧火花。這些都是對生命獨有的感悟,這種美的邂逅發乎心、訴諸筆,就成了優美的文字,往往動人心魄,滌蕩心靈。
總之,作文就應該寫人性悟人生,以我手寫我心。作文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活動,是一種真實的情感體驗。真正的好文章都是率性而為、有感而發、自由表達的產物,而且都是不拘一格的、活潑靈動的。它拒絕虛假,反對作秀,本質上是心靈世界的展示。我們要讓那些思考生活,關注生存,直面心靈的個性作文得到應有的重視。無論是瞬間的感動、零星的哲思、莫名的惆悵、纖細的喜悅,還是深沉的思考、熱切的向往,只要是閃現學生真我的文字,老師都應予以肯定和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