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茜
(江蘇省江陰市夏港中學 江蘇江陰 214400)
古人強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為這兩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提高能力,這也充分地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努力去探索和創新適合語文自讀課堂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構建高效的語文自讀教學課堂,從而幫助初中學生更好地提高語文自讀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打下基礎。筆者在下文中將談談初中語文自讀課對學生自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實施策略,以供大家參考。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上,大多數情況都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課,以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學生很少有機會能夠主動發言和思考。這樣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而導致課堂的教學效率低下。相反,如果初中語文教師能夠在自讀課堂上強化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當學生在抑揚頓挫地朗讀課文的時候,他們自身就能夠感受到課本文章中的力量。在學生帶有自己的情感去朗讀文章的過程中,他們就會鍛煉自己的朗讀能力,同時還能夠把聽者帶入身臨其境的意境之中,從而使語文課堂上充滿樂趣。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中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對中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語文的感染運用,重視語文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由此可見,在中學語文的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自讀能力的重要性。語文教師在自讀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自讀時語氣的輕重、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等,幫助學生不斷地提高自讀水平。久而久之,他們就能夠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開展語文自讀課,能夠讓學生在視聽結合的過程中感受語文的奇妙之處和獲得深層次的藝術享受,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讀能力,同時達到了陶冶學生情操的目標。[1]
教師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進行自讀,一是能夠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二是能夠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在學生進行自讀的時候,他們要帶著感情去讀一篇文章,要做到語句通順和不多字或少字。這就要求他們必須要集中注意力和控制好語速和語句停頓,并把握好每個細節的地方。這樣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既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夠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語文自讀能夠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變得更加嚴謹縝密,使學生的語文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語文自讀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讓他們成長為具有高情商、高智商、高素養的優秀人才。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自讀課上,要進行自讀與寫作相結合的訓練,促使學生在自讀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寫作中思考問題而更好地提高自讀能力。在自讀與寫作相結合的訓練中,初中語文教師要注意自讀訓練與寫作訓練的先后順序,自讀訓練應該在前,寫作訓練應該在后,讓學生在自讀訓練結束之后再進行寫作訓練。因為在自讀訓練之后,學生就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想法。這時候再進行寫作訓練,就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找一些比較簡單又有哲理和內涵的小文章,并把文章打印在A4紙上。在自讀課上,教師給每位學生發一張打印出來的文章,先帶領學生一起朗讀一遍,然后讓學生自己朗讀兩遍,要求他們要聲音洪亮和帶有感情色彩進行朗讀。當學生讀完兩遍的時候,教師要先讓學生對于文章的內容進行思考,然后根據思考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感悟。這種讀寫結合的訓練,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朝氣蓬勃,同時在青春期的成長階段,也很容易出現一系列的青春期問題。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師生感情,要走進中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使師生之間形成一種融洽的朋友關系,讓班級成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當學生能夠把教師看成自己的朋友時,他們才更愿意聽從教師的指導。同樣,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夠讓初中學生對語文自讀課的學習更有興趣,才能夠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和良苦用心,使他們自己更加主動地進行自讀學習。同時,語文教師要積極、主動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想法、語文基礎、學習水平等。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和語文水平進行相應的自讀訓練,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語文自讀課堂的教學效率。[2]
例如,教師在進行自讀課的課堂教學時,可以先選取一篇較好的文章、在講臺上給學生朗讀。比如。選擇《回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然后在朗讀完成之后,可以從每小組一號開始讓學生依次說一說:從教師朗讀的課文中學習到了什么?教師有哪些地方讀得不好?學生自己在朗讀中要注意哪些事項?等等。每位學生的發言,大概一分鐘的時間。通過這樣的課堂交流,教師就能夠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和看法,同時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熱愛語文自讀課,進而提高自讀課堂的教學效率。
自讀課堂一節課的時間是比較短暫的,而學生要完成的自讀量又比較大。因此,為了提高自讀課效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要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一些相關的自讀預習。在自讀預習中,教師要讓學生做好課前的朗讀預習,也要結合課文學習生字。自讀預習能夠為學生在課堂上讀好自讀課文打好基礎。
例如,在學習《最苦與最樂》這篇自讀課文時,由于該文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因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前做好自讀預習。在預習中,學生除了要預習課文的生字之外,還要對文章進行閱讀并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到了正式學習這篇課文的課堂教學之時,教師就可以先對學生簡單地提問,查看學生預習的情況。教師對學生的自讀預習情況有了大概的了解,然后再進行講課。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自讀課的教學成效。
總之,自讀課能夠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語文素養和各項綜合能力;自讀課還能夠讓語文課堂充滿樂趣和朗朗的讀書聲。語文教師要堅持讓學生進行自讀訓練,讓學生在讀書聲中提高語感和自讀能力,在自讀中有所感悟和收獲,在自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