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
(江蘇省儀征市金升外國語實驗學校 江蘇儀征 211400)
“高效課堂”是近年來教育領域提及很多的詞,更是一種教育潮流。老師在初中課堂中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創造性。教育的本真是“授人以漁”,而不僅僅是“授人以魚”。教學不是僅僅止步于告訴學生簡單的知識和技能,也不是對現有的理論或者模式的教條式照搬,而應該帶有啟發性和遠瞻性,為人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語文課堂教學中,無論閱讀還是寫作,恰當的合作往往能激發學生的文本探究意識。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自己讀書,自己領悟。”教是圍繞著學進行的,學生的學始終是教學的依據。
在初中語文作文的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具有重要意義。不少學生提到作文就嘆氣,有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空洞無物,泛泛而談,缺少真情實感;有的學生語言冗長啰嗦,不夠準確精煉,更無從談優美;還有的文章主次不分,詳略不當。老師要想解決這些寫作上的問題,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在作文課堂上,老師適時適度地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是有效的。自主理念可以將課堂還給學生;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們的視野擴大,一種思維變成兩種,甚至可以舉一反三;探究活動可以豐富課堂學習模式,有效改善創作文章和評改文章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這些方式和方法盤活了課堂,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活”教學內容、“活”教學流程。老師教是“活”的,學生學也是“活”的。[1]
首先,老師分組時,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況以及性格、特長等進行分組。組里要有性格活潑的,也需有內斂的;有語文成績優異的,也會有薄弱些的;有擅長朗讀的,也要有擅長寫作的。這項工作需要班干部與老師的配合,學生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往往有不一樣的表現,學生眼中的“我的同學”或許比老師眼前的“我的學生”來得更真實全面。這樣的分組,組員分配更加科學合理。分組不均衡會造成總是那幾個小組學習氣氛濃烈,探究成果突出,這就不能稱之為高效課堂。
其次,老師分組后,盡量讓每個組員都有明確的分工和安排,強化責任意識和目標性,做到人盡其才。一方面避免能力強的學生總大包大攬,獨立完成,而其他學生出現無所事事、上課走神的情況;另一方面若分工不清楚,有的學生不知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從頭至尾游離在活動之外,課堂的有效性就無從談起了。例如,在作文課《思路要清晰》中,老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進校園的順序,或者興之所至的游覽順序寫校園風景,先構思提綱,每組安排一個記錄員,記錄整理大家發言內容,再安排一個學生做語言雕琢,最后安排發言人員做朗讀發言。整個過程分工明確,不僅學生的寫作熱情被激起,而且老師也收獲了很好的課堂效果。[2]
一個小組通常以五六人為宜。當然,隨著學生的成長和改變,組與組之間人員的分配、小組內人員分工安排是可以進行適時調整的。這樣的分組不僅是為了學習上的需求,也有助于學生在青春期心理的全方位發展。
老師提出的問題首先不宜過“大”而盡量求“精”。問題太“大”,學生很難找到抓手。這就好似攀巖一般,要有恰當的“抓手”,才更容易下手落腳。在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學生才能進行有效探索。如在作文課的指導中,一堂作文課要來得有效,可以選取一個寫作的點來學習,比如文章選材、寫作立意、語言生動等具體的角度。
再者,老師問題設置的情境若貼近學生生活,更容易引導學生。例如,“細節描寫”的指導中,老師給出一段需要升格的文字。這樣的文字來自學生的習作為佳,若提取成熟文段的“主干”,讓學生自己根據個人理解重新“添枝加葉”也未嘗不可。但是源自學生真實生活、真實情境、真實語言水平的文段,更符合他們的學情,更能激起學生們的修改興致。[3]
近年來,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但是小組合作也需選擇合適的時機,不能為了合而“合”,學生能夠自主解決的問題,可以獨立思考。即便在合作探究活動中,也要給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這樣做,對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來說,是給了思考的空間和進步的機會。小組合作要實現有效性,必然不能流于形式,要充分考慮其必要性。同時,學生畢竟是學習者的身份,由于知識和能力的限制,需要老師從旁引導和指導。因此,我們要改變“滿堂灌”的模式,但也不能“袖手旁邊”,老師要在一定程度上適時參與指導。
在作文評改課《你可以做得更好》中,我首先出示學生習作中的第一段文字,學生嘗試獨立思考,師生互動一起修改。再出示第二段文字,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其結合剛才互動中使用的評改方法,小組合作討論評改第二段。學生在展示最后評改結果時,有修改得當的,也有不太合適的,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老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和指導。老師既要考查小組的收獲,也要關注小組成員個人的發展。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優點,把每個人的智慧都發揮出來使大家共享,這樣所產生的效益遠比一個所謂的好學生“一言堂”高得多。[4]
《語文課程標準》中課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而理想的課堂要著眼于學生終身發展,原汁原味地反映教學本質。小組合作學習一定程度上變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沖破了以老師為主體的局面,是高效課堂的一種重要實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