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霞
(廣東省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中學 廣東湛江 524005)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程中,要對學生進行趣味性的教育指導,教師就需要以學生為核心,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指導活動,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因為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大多年齡都比較小,本身沒有足夠的數學基礎,再加上思維能力還沒有得到有效發展,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更是需要認識到學生興趣培養的重要性,利用各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開展趣味性教學,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對課程知識的學習和探究,發揮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數學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育中,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抽象性的數學知識不夠理解,很多時候在課堂上沒有學習動力。再加上有些小學生沒有耐心,貪玩好動,不能一直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而趣味性教學在數學課堂上的展開,就可以適應小學生的特點,教師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創新各種趣味性的教學方法,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從而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可以積極自主地進行數學學習,激發學生的課堂動力。
在傳統的數學教育中,很多教師都以口頭說教為主,對學生進行各種知識的灌輸,即使是教導學生數學知識,也是通過黑板粉筆進行教授,讓學生進行學習和訓練。這樣方式太過枯燥,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更是沒有趣味性,不利于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對趣味性教學的重視,尊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創設各種教學方式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和探究,從而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1]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數學課程就是對學生進行思維培養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奇心重,教師只有通過趣味性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進行思維活動,才能對各種數學知識進行學習探究,這也是課程改革的客觀要求。因此,在新時期小學低年級數學教育中,教師需要加強對趣味性教學改革的實施,分析數學教材的內容,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或者組織各種數學學習活動,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數學學習,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高。[2]
在低年級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實現對學生的趣味性教學,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教師可以創設各種數學教學的情境,讓學生可以對各種數學知識進行直觀的學習和了解,吸引學生的課堂興趣,幫助學生進行對課程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課程中關于“有趣的圖形”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圖形,并根據教學要求進行圖形制作。在課堂上,教師向學生進行直觀展示,搭配上音樂,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對課程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對教材知識的學習能力。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趣味性的教學中,實踐活動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指導學生進行對教材知識的實踐探究,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進行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應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課程中關于“加與減(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生活中存在的加減算法進行分析應用,給學生提出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如去超市買東西,讓學生進計算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3]
綜上所述,新時期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結合數學教材的內容,創設數學趣味性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