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帥 田寶成
(山東省青州市東壩初級中學 山東青州 262500)
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初中物理是學生進行物理學習的初級階段,由于知識的抽象性和邏輯的嚴密性,所以非常考驗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分析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中學生開展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物理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創新,從而使學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社會發展和個人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初中物理作為培養中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陣地,對學生未來的良好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初中物理的核心素養包含了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的態度和責任四方面內容。[1]
是指學生通過知識學習對物質、運動、相互作用、能量等擁有基本認識,并提煉和升華出物理概念和事物規律,能夠運用物理知識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通過物理學習能夠客觀的認識世界并逐漸形成物質觀、運動觀和能量觀,進而形成科學的唯物主義世界觀。
科學思維主要體現在進行物理知識探究時,學生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以及相互關系。科學思維包含了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認證、質疑創新等能力。
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學生實驗探究能力是指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并進行猜想和假設,然后將獲取的信息進行處理后,得出結論并進行解釋的能力,并能夠對實驗探究進行過程中進行交流、評估和反思。
科學態度主要是指學生認識科學本質,對科學和技術形成科學的認知以及正確的態度和責任感。
教學情境可以喚醒學生的情感態度體驗,同時學生可以在教學情境中將抽象知識具象化,對知識形成深入的理解,便于學生進行掌握和運用。因此,初中物理老師可以將生活元素引入課堂教學中,通過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拉近學生和物理知識的距離,進而促進學生形成物理觀念,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感知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培養學生擁有科學態度,提升了學生的責任意識。
例如,八年級學習《液化和汽化》這節時,為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形成物理觀念和科學態度,初中物理老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生活中用壺燒開水時,會發現有很多小水珠凝結在壺蓋上,一打開壺蓋有很多熱氣涌出來,這是什么原理造成的呢?又透露出物質的哪些性質呢?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結合生活經驗展開探究,進而認識到事物形態的變化使是由于物理原理中汽化和液化造成的,進而有效地提升了中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物理觀念。[2]
學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巧設疑問,可以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促使學生積極地發散思維,也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巧設疑問呢?這就需要物理老師善于挖掘物理知識中聯系,利用學生的思維疑惑點來進行問題設計,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對知識展開深度探究。這樣既可以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提升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問題的推理、論證和解決過程中來,進而逐漸形成科學思維素養。
例如,八年級學習《動能和勢能》這節內容時,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老師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動能和勢能之間兩者是否可以相互轉化?是否可以運用動能和勢能的關系來形成永動機?學生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地展開探究,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討論,最終找到科學的答案,增強了學生的科學思維意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能夠使物理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初中物理老師要擺脫傳統重理論輕實驗的教學理念,而要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來驗證物理規律,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老師要給學生充裕的實驗探究空間,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自己進行實驗操作并記錄實驗數據,并在實驗完成后,嘗試自己撰寫實驗報告,形成一個完整的實驗探究過程。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3]
例如,八年級學習《測量平均速度》這節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打點計時器等設備來設計測量物體運動速度的實驗。學生積極地通過實驗展開探究,在實驗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這就需要物理老師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地展開思考和探究,從而實現知識、技能、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