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江蘇省啟東市大江中學 江蘇啟東 226200)
初中語文的學習經過小學的教學進入了新的模式,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主要集中在啟迪學生的心靈和增長學生的人格魅力上。語文強調人文性,它通過學生對于課本的學習,使學生從現實生活的認知中走出來,進入一個面向人生素養的啟迪環節。此外,初中語文教材的選取具有典型代表性,課文內容優美、流暢,富有獨特的時代氣息和精神內涵。課本的有機編排向學生傳遞了德、智、體、美、勞等多重因素。閱讀部分的有機開展,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語文的魅力,加強學生自身的素質和內涵。
當前社會是信息爆發的時代,閱讀速度決定了信息獲取量。初中生作為未來的接班人,理應在初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為自身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快速閱讀能夠有效保障學生足夠的閱讀量。這主要從兩個角度出發:第一,閱讀速度的提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長期高效的模式下鍛煉自身的閱讀能力,積累一定的閱讀技巧。閱讀能力和技巧能幫助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把握文章的重難點,理解作者思想和情感,做到快速有效地閱讀。第二,閱讀的廣度增加。閱讀能力的培養能積極促進學生閱讀,在初中的閱讀教學中,許多學生會出現不會閱讀而導致的不閱讀問題。而快速閱讀能促進學生閱讀,使學生愛上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學生在閱讀能力的幫助下,會養成閱讀的習慣,從而增加自身的閱讀廣度。
有效信息的捕獲是快速閱讀最大的優勢。在初中閱讀中,學生對于文章的把握和有效信息的篩選,決定了學生的閱讀水平。學生利用快速閱讀法去進行閱讀,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文章的反復閱讀,逐漸找到文章的關鍵和有效信息,幫助學生提升關鍵信息的捕獲,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正確分析。
快速閱讀法的運用,能幫助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綜合能力。閱讀的開展,能滿足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快速閱讀法的范疇,不能僅僅只與課本相關聯,而應該朝著多元化的方向開展。基于快速閱讀法進行的課外閱讀,能培養學生的身心,幫助學生養成許多習慣,幫助學生建成完善的人格。此外,閱讀有助于學生文學作品感知力的培養,使學生能通過感悟生活中的事情,去激發自身的創作靈感,為寫作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素材。[1]
注意力的集中是快速閱讀法的開展要點。學生只有將注意力集中于課本,才能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接收到知識。以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皇帝的新衣》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文中的對話作為基礎,作為學生集中注意力的基礎。對話能快速吸引學生目光,是文章的核心。教師在對文章進行教學時,可以指定學生快速閱讀的文本,幫助學生培養能力。
快速閱讀法能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瀏覽或記憶更多的內容。但對于學生而言,記憶內容是關鍵。它能夠減少學生在閱讀題中鎖定文本的時間,加強學生對于全文的把握。以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桃花源記》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快速閱讀法進行對內容的記憶環節,給予學生幾分鐘的時間去快速閱讀,時間到了,復述自己的記憶內容和全文把握。教師開展的記憶訓練,能幫助學生得到快速閱讀的技巧,有利于學生的快速閱讀技能的養成。
大量的閱讀能積極促進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養成,教師可以以課本為基礎,為學生提供課下的閱讀材料。以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故鄉》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關于文豪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供學生進行閱讀,也可以提供關于寫家鄉的其他作家的作品。它可以使學生在增加視野的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快速閱讀的要領。[2]
快速閱讀法是當前初中生必不可少的閱讀方法,它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達到綜合學生能力的目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開展多策略去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法的養成。筆者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能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