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夢霞
(江蘇省江陰市夏港中學 江蘇江陰 214400)
閱讀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豐富學生精神內涵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樹立正確的閱讀方法,在保證學生閱讀效率的同時,讓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可以得到同步培養。但是,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的還是以教材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這就導致學生名著閱讀的意識相對比較薄弱,沒有形成名著閱讀的習慣,這也會從一定程度阻礙到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目前,飛速發展的社會也給名著閱讀帶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其中信息技術帶來的影響最為顯著,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雖然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多便利條件,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消極的影響。因為初中學生的心理年齡還不成熟,他們在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時,很容易被網絡上一些不利于學生學習的東西給吸引,如現在網絡上一些比較火的漫畫和小說都非常受中學生的歡迎。這些作品文學性不強,不僅會從一定程度上阻礙道學生閱讀思維的拓展,而且學生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這些作品的閱讀上,還導致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的機會相對較少,從而嚴重地影響到學生閱讀效率的提升。除上述現狀以外,還有就是在目前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是直接給學生布置名著閱讀的任務,并沒有注重在閱讀過程中給學生傳授相應的閱讀方法。這就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難產生名著閱讀的興趣,從而影響到學生名著閱讀效率的提升。面對目前初中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的這些狀況,教師就需要注重從學生的閱讀興趣出發,對學生實施有效的閱讀指導,在保證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閱讀效率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進而促使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得到更高效的開展。
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指導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名著閱讀中來,教師就一定要注重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名著閱讀氛圍,讓學生通過良好氛圍的感染,能夠逐步地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如在日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更進一步地讓學生感受到名著閱讀的樂趣。例如,在初一部編版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海底兩萬里》的書籍閱讀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我心目中的海底世界”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課下通過對《海底兩萬里》書籍的閱讀,挑選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最感興趣的環節,在閱讀活動上用自己的話將故事情節概括出來進行分享,比一比看哪一個學生分享的故事情節最受歡迎。教師通過這種名著活動的開展,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名著閱讀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的課余生活得到有效地豐富,促使學生在課下也能夠處于一種濃厚的名著閱讀氛圍中,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受到名著文化知識的熏陶,逐步地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而且,教師通過讓學生自行地分享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還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此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能夠得到同步的提升。[1]
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化素養。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時,就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感受名著內容的深刻內涵,以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教師及時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所遇到的問題。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抽出自習課的時間帶領學生進行閱讀交流,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交流,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深度理解,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逐步掌握更多閱讀技巧。例如,在初一部編版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朝花夕拾》的書籍閱讀時,為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教師就可以定期地利用自習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交流,引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悟和所遇到的問題。為了保證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的積極性,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交流時,除了給予學生充分的交流空間以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良性競爭。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讓學生比一比看,哪一個學生提出的交流問題最有價值、哪一個學生對待交流問題的回答最深刻、哪一個學生在閱讀交流過程中的表現最積極等等。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交流,不僅能夠及時解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拓展學生的閱讀思路,同時還能讓學生通過自主交流掌握更多有用的閱讀小技巧,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思維能力,可以達到讓學生透徹理解名著作品的目的。[2]
因為初中學生他們的社會生活經驗還不足,所以他們的情感經驗相對也比較低。在名著閱讀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存在對某一個故事情節或某一段話語存在相應的疑惑。為了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體會和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就可以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話劇扮演,以此逐步地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置身處地的融入到名著的閱讀中去,能夠與名著中的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更深刻地體會到文章內容所傳達出來的情感,以此讓學生的閱讀效率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材中所推薦的名著導讀《駱駝祥子》時,因為學生現在所處的生活環境相對比較優越,很難通過文章深刻地理解舊社會生活艱難的現狀。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文章的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話劇表演。學生通過話劇表演,能夠更直觀地體會到祥子作為舊社會人力車夫的苦難生活,也能夠讓學生通過話劇表演更好地了解祥子從充滿希望到掙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潰走向墮落的情感變化,捕捉到造成祥子墮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同時通過話劇表演,學生還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我們現在生活環境的美好,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珍惜我們目前所擁有的幸福生活。除此以外,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還能逐步地感受到名著閱讀的樂趣,以調動學生參與名著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下能夠自主地投入到名著閱讀中,幫助學生能夠逐步地養成良好的民主閱讀習慣,以促使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指導能夠得到更高效的開展。
古語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對閱讀內容有更為深刻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從閱讀過程中切實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教師就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筆記的記錄,以促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總結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的篩選能力,促使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與培養。名著是我國中華文化的精髓,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筆記的記錄。學生在名著閱讀過程中記好閱讀筆記,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名著閱讀內容的記憶,還能夠讓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自己獨特的見解,以促使學生能夠逐步地形成自己的閱讀思維,以此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七年級下冊部編版語文教材中推薦的名著導讀《海底兩萬里》時,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好閱讀筆記,將文章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故事情節以及描述的海底美景的句子進行摘抄記錄。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筆記的記錄,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記憶與理解,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更好地體會到大海里種種驚險的奇遇和美妙壯觀的海底景象,以此逐步地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同時,學生還能夠更好地體會到尼摩船長等人反抗壓迫的戰士形象,讓學生能夠學習他們身上的社會正義感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以促使學生通過名著閱讀得以切實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學生能夠逐步地提起名著閱讀的興趣,為學生今后更好地開展閱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3]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名著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教師在對班級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指導過程中,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出發,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以促使學生能夠更積極地投入到名著閱讀中來,加強學生對名著閱讀內容的理解,讓名著閱讀能夠真正地成為學生前進道路上的領路人,帶領學生能夠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