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春艷
小學階段的學生欠缺一定的邏輯性,單純思考問題很難發散他們的思維,而且這個階段的學生非常活潑好動,自制力非常差,如果采用常規的教學模式效果一定不理想。為了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需要結合當前學生的性格特征及興趣愛好,靈活運用趣味游戲教學模式。趣味游戲教學就是將趣味十足的游戲融入常規教學,以此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游戲建立相關的數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以此提升教學質量。
趣味游戲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游戲的方式構建相關的教學情境,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先驅動力,在常規的教學模式下,很難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而趣味游戲的融入,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帶著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游戲的方式能將課堂中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具體,從而提升教學效率[1]。比如,教學“認識圖形”時,為了使學生正確認識到長方體、正方體及圓柱和球的區別,并準確地將它們的名字說出來,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著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間能力,可創設游戲情境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感受知識形成的過程,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樂趣,在教學初始,教師可以將不同形狀的積木發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兩人一組根據積木的顏色、形狀將積木科學地分類,然后比一比哪個小組能最先劃分好,取得勝利的小組可以獲得小紅旗獎勵,最后等學生劃分完,教師可以向他們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想怎樣分類這些積木呢?想要分成幾組?以此強化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升教學質量。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不具備完善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如果采用常規的教學模式,課堂氛圍一定非常沉悶,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效率也難以提升,所以教師需要建立趣味游戲課堂,將游戲融入常規教學,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展開學習[2]。比如,教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在課堂上巧妙設計了競賽游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看哪個小組回答的問題最多又最準確。這樣的競賽游戲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將學生學習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課堂學習上,從而激發學生的獲勝心理,增強他們的進取心。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概念和定理,這些知識是非常抽象的,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常規的方式講解這些知識,學生一定難以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教學活動,趣味游戲教學無疑是最佳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比如,教學“等腰三角形”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個破碎的等腰三角形,在只有底邊和底角的情況下,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還原這個三角形。這樣的實踐活動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同時,學生在親身實踐過程中還能收獲游戲的快樂,循序漸進地學會發散思維,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趣味游戲教學不但能快速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還能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徹底激發出來,從而讓學生帶著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