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厲基彬
分層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根據不同層次、知識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從最近發展區的角度看,分層教學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優等生可以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的潛力,差等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學習的短板,從而各個擊破,提高學習效率。
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學生和學生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層次進行分層。但這種分層并不是把學生分成等級,而是通過分層給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如果很明顯地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等級,不但收獲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習基礎相似的同學分成一組,為基礎薄弱的學生布置任務時,可以布置一些基礎性的知識,以鞏固基礎為主。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以拓展為主。如學習“分子的性質”時,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要求他們了解鍵的極性和分子的極性的定義;基礎好的學生要能夠根據化學式準確判斷出分子的性質[1]。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為不同的層次,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教學。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主要設定一些基礎性的目標,最大程度上讓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對于中等生,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可以設為階段性,要求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達到什么樣的要求,然后提高目標,進而達到長久性目標;對于優等生,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外延伸。例如,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和水平將本節課的目標分為:要求差等生能夠根據化合價和電子的轉移判斷出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要求中等生能夠通過化合價和電子轉移理解氧化還原反應;要求優等生可以利用雙線橋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將氧化還原反應與生活聯系在一起,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課堂教學中,教學分層尤為重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比如,在教學開始時,教師要進行“分層摸底補償”,就是說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一些缺陷型補償,然后再導入新課,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講課過程中的趣味性。例如,學習“玻璃陶瓷水泥”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填充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通過思維導圖的填充結果,分析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在教學中進行重點講解,這樣一來可以為學生掃除聽課障礙,二來可以讓學生自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時,以提問的方式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如:陶瓷出現的時代?玻璃的化學組成是什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本節課結束之余,為學生布置課后延伸作用,如:這些材料都運用在哪些行業之中?對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有什么貢獻?這樣有利于鞏固課堂知識,促進學生學以致用,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是很必要的,分層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分層教學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是學生學好化學知識的保障,也是因材施教理念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的體現。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分層教學能夠體現上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也是生本課堂思想的體現。分層教學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上得到保障、發展和提高,可增強他們學習化學的自信,提高化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