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偉
(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吉林白城 137000)
玉竹根莖肥大,屬于多年草本植物,表皮呈現白色,斷面呈現粉黃色,根莖上存在較多的須根,且一般1~2個根莖便可以生長出很多莖枝。玉竹葉片呈橢圓形,光滑無毛,呈綠色,花1~3朵,漿果呈球形,成熟時呈暗紫色,種子為黃褐色,呈卵圓形[1]。
玉竹屬于陰性植物,強光照射會灼傷葉片。因此,其更應生長于排水良好的地段。玉竹春季萌芽較早,抗寒性較強,在北方的寒冷地區,每年的4~5月便開始生芽,當溫度達到5℃以上時,便會長出枝條。其種子具備休眠的特點,低溫情況下便可以解除休眠,且種子發育較快,在25℃條件下放置80~100天,然后在0~5℃溫度下放置一個月左右,種子便會發芽。
玉竹正品來源于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莖,可以人工栽培,而野生玉竹存在不同形態,包括小玉竹、康定玉竹以及毛筒玉竹等。同時,熱河黃精、新黃精等也可以被當做玉竹使用,當前市場上的玉竹主要為野生玉竹,還有康定玉竹與栽培玉竹。我國的玉竹資源十分豐富,多個省份均有正品玉竹,包括河北、黑龍江、山西、寧夏、江西、廣東以及湖南等地。
目前,玉竹的出口量不斷增多,商品價格不斷提升。受高價位的影響,農民采挖玉竹的數量逐年增加,且采挖量遠大于再生量,致使部分野生玉竹枯萎。這不僅破壞了資源,還嚴重污染了生態環境。由此看出,當前玉竹產區亟待解決的問題便是促使玉竹面向生態型與自然型發展。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是玉竹的主要生產市場,每年的出口需求量可以達到5000多噸。我國受野生資源的限制,經銷商則只有2000多噸的玉竹,當前的玉竹產量無法滿足基本的國內外市場需求,這些均為玉竹的生產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2]。
一是應當合理選擇栽培地。玉竹具備較強的適應性與抗逆性,對栽培地的要求并不高,但需要進行規范化生產,一般在果園、農田地以及山地均可以種植玉竹。栽培地土質應選擇黑沙腐殖土、沙質壤土或者黃沙腐殖土等,保證土層厚度大于25cm。同時,農田內的有機質含量也應高于1.2%,pH值應保持在5.5~7.0之間,且有效磷與地堿解氮含量均應大于120.0mg/kg,速效鉀大于60.0mg/kg。玉竹應種植在有坡度的地理條件下,且以半陰半陽為最佳,地形應選擇排灌方便的區域。果園大多為大棵木,而疏林地則為混交林或者闊葉林。二是應當合理整地。當種植區域在果園、山地以及疏林地中時,種植人員應采用免耕法整地,在清除小灌木與石塊后,及時去除地面的雜草,一般采用濃度為10%草甘麟3000m1兌水80kg噴施。除此之外,種植人員還應及時將3000噸有機肥料撒施至農田地,并進行翻耕,保持步道溝寬度為30cm。
玉竹具有較快的繁殖速度,且屬于根莖繁殖,芽葉肥壯且色黃白,芽端整齊略向內凹,屬于粗壯分支。種植人員在留種時應去除芽端尖銳向外突出或瘦弱細小的種子,以免營養不足,影響玉竹產量。其主莖又長又大,種植成本較高,去除主莖后會嚴重降低玉竹產品質量,因此不宜采用主莖留種。有條件的區域不能攤開種莖,應將其放于陰涼處,并蓋上濕潤的砂土進行假植,假植時間不宜過長。
玉竹在春季發芽之后便可以進行栽培,種植人員在栽培前應及時施肥,每畝施入150~200kg腐熟的肥料,淺埋于土層中。人們在栽培時,株距應保持在25cm,且行距保持在30cm,穴深15cm,每穴平放種莖3條,蓋土厚度為3cm,其間應稍微壓實。
一是及時除草。種植人員在玉竹生長期間應當重視除草工作,松土、除草次數保持在2~3次,翌年春季出苗后便可以除草,雨后不得踐踏畦面,以免引起根莖腐爛。二是及時施肥。在玉竹進入休眠期后,種植人員應及時為玉竹施肥,覆土厚度保持在7cm,為來年開春的生長做好充分的準備。三是合理調節水分,保證其健康生長。為了保證玉竹長勢良好,種植人員應當做好水分管理工作,干燥時應及時澆水,補充水分;在連續降雨時應及時開溝排水,避免其爛根。四是要遮陽。玉竹是喜陰植物,應當適當削弱光照強度,且溫度與濕度要適宜[3]。
一是病害防治,包括銹病與葉斑病等。種植人員應及時進行預防,入夏后噴灑波爾多液,每隔十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五次即可。二是蟲害防治,包括青蟲、地老虎等。種植人員應多清除雜草,并放置家禽進行防治。對于青蟲,則每畝可以炒熟豆餅并加入敵百蟲進行防治。
東北玉竹大多生產為飲品與食品,暢銷于東南亞地區。當前,東北地區的玉竹已經進入了栽培開發時期。為了獲得高質量的玉竹,種植人員應采用高水平的栽培技術,優化種植栽培流程,從而收獲更多玉竹,獲得更多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