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娜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第八中學 江蘇蘇州 215125)
陶行知先生在中國教育界有重要的影響力,他在多年的基礎教學中,總結出了關于教育的重要理論,即“生活教育理論”。這種理論從廣義上,一共包括了三個方面。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會即學校”;三是“教學做合一”。而這種教學理念,對當前的化學教學而言,有極其特殊的意義。[1]
隨著中國經濟的日趨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得以提高。人們在自身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的同時,開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由此,學校教育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初中階段的教學。[2]初中學習生涯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廣義上包括了三個方面。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會即學?!保蝗恰敖虒W做合一”。這三個方面的高度融合,使得其理論體系在教學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體系,符合當前中國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潮流的發展趨勢。其中,生活教育理論更是契合了當前時代發展的趨勢,促進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進行教學,不僅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也能進一步帶動學生自身思維的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3]
初中階段的化學知識由于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時,要依靠自身的想象進行學習。因此,會導致學生的理解出現偏差。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進一步把抽象的化學知識轉化為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教學滬教版九年級上冊“身邊的化學物質”這一章節時,可以讓學生先自主進行學習,對教材內容進行研讀。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教材內容。同時,也能促進學生認真進行閱讀。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接下來呢,老師希望大家能自己對課本內容進行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帶著老師提出的疑問,去尋找答案。好的,那么,接下來,老師要提出問題咯。老師希望同學們,通過自己的閱讀,能找到課本中所講的氣體包括哪幾種,常見的金屬又包括哪幾種,以及各自的化學方程式?!苯處熗ㄟ^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先自主進行學習,在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學習存在的問題。當學生完成閱讀后,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對自己找到的問題答案進行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當學生回答的不夠全面時,教師可以邀請其它同學幫助其補充完善。這樣,通過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激發出新的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在學生回答完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并在總結的過程中,不斷對學生進行鼓勵,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可以把學生描述的現象,與學生生活中可能經歷的相同的事件進行融合。以此,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強化學生的記憶。[4]
由于長期以來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生和教師之間思維想法的差異,促使學生對教師所講述的知識都認為是正確的,幾乎不會對教師的話產生不同的想法,并擁有自己的思考?;诖耍處煹慕虒W方法很難有新的突破,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不能提出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要轉變自身想法,不斷進行教學創新,進一步營造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例如,教師在教學“金屬的冶煉與利用”這一章節時,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引入教學。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中國幾處有名的資源,包括山西的煤炭資源、九大鋼鐵基地、有色金屬發布地等。教師通過圖片的展示,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也容易了解到金屬物質的相關特性。在圖片展示完后,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提問,看學生是否對這些內容都能理解。此后,教師可以以學生在教室中所坐的位置為地點,給每組學生分配不同的地方,進而分組討論了解不同地方的金屬特征。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把有關的金屬特征與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融合,看學生是否了解金屬的現象,從自身生活經驗的角度出發,更好地表達金屬的現象。在學生感到學習困難的地方,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才能了解有關金屬的性質。學生在了解有關金屬的性質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帶領學生對金屬的作用進行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5]
隨著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頻繁。多媒體對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能力的提升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化學實驗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危險,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直觀了解化學實驗。同時,也對學生自身的安全有一定的保障。例如,教師在教學滬教版“溶解現象”這一章節時,在開始教學之前,可以給學生安排課前的任務,即讓學生去了解溶解。同時,教師要和學生家長之間加強溝通,從而讓學生家長為學生提供幫助,并在學生家長的幫助下,讓學生對生活中存在的溶解現象進行總結。在此之前,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不僅是液體之間可以進行溶解,固體之間同樣也存在著溶解現象。進而在學生完成自身的總結后,教師要在課前進行了解,并基于對學生收集結果的了解,制作教學課件。然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教學課件,幫助學生展示自身的收集結果。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收集結果,在學生分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幫助學生的分享更加具有說服力。在學生分享完成后,教師也要講一講教學內容,并轉化為生活中存在的現象,進而通過這些現象,向學生進行教學。多媒體設施的運用,能夠使學生觀察到不同物體之間的溶解現象,從而將抽象的溶解現象變得直觀,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學習化學實驗現象。教師講解完后,可以再一次讓學生進行討論,看看還有什么現象,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從而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6]
當前,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更多地融入生活化元素,不僅能幫助教師將抽象的化學知識進行轉化,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教師通過把學生的生活經歷引入化學課堂中,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提升自身的化學能力。教師通過實踐性教學行為的開展,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自身思維進一步發展。進而帶動學生的成長發展,進一步成長為現代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