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楠 韓秀峰 程 昀
(山東大學(威海)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山東威海 264209)
在校研究生是諸多具體科研任務的參與者,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隨著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卻有所下降。研究生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意識淡薄的問題也日漸凸顯。因此,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變得尤為重要。本文針對如何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相應建議。
研究生在進行創新活動的過程中,如果對存在的問題表現出新的想法,并將這些新的想法投入到活動中,即表明學生具備了創新意識,教師應采取相應的方案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將創新意識付諸實踐。主要體現在學生自主學習、參加社會實踐和設計競賽等,即傳統意義中的主動培養模式[1]。筆者研究發現,主動培養模式在學生創新培養中的效果更顯著,如何完善學生的主動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建議如下:
自主學習是指研究生自身有較強的求知欲,有主動學習的動機,并且能通過自身的毅力堅持學習。研究生創新能力較低的重要原因是自身能力較為薄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缺乏對問題的可預見性。而且諸多的研究生仍然維持著本科階段的學習方法,依賴于導師給他們提出問題、總結問題,甚至安排工作。這一被動的學習模式,制約了研究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使其缺乏科研過程中對課題創新點發現的敏銳度[2]。因此,研究生要主動學習專業知識,并且進行認真深入地思考,打開思考的閘門,能積極主動發現問題,找到創新的切入點,提升研究生的創新意識。
社會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并增加社會經驗、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社會發現與培養人才的主要渠道。首先,教師要加強研究生在科研實踐方面的訓練,引導學生了解前沿問題和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從而可以深入參與項目,在項目實踐中發現問題,并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創新能力;其次,讓研究生參與、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研究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加深他們對社會實際問題的認識,還能使其發現學習和研究的方向及突破口,明確研究生階段的主要工作目標。此外,深入社會和生活能夠有效提高研究生對學習和科研工作的興趣,培養研究生獨立創新的能力。教師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入手,確立研究課題,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夠將理論知識與現實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現實活動的多變性,培養和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設計競賽是在課程之外的與課程有密切聯系的競賽活動,是綜合一門或幾門學科知識的競賽活動。設計競賽主要是針對工科學生,通過參加各類設計大賽,全面提升自己的創新與實踐能力。設計競賽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需要學生反復對問題進行分析、決策。面對隨時出現的難題,要求研究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還要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3]。由于大多數的比賽涉及范圍廣泛,內容具有多樣性,各種要求與標準不同,且大多要求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因此,需要學生充分發揮創新能力。一方面,研究生要適應綜合性評價標準下的評價體系;另一方面,研究生要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通過設計競賽,讓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提高。此外,研究生通過實踐學習也可以完善專業知識構架,為解決實際需求中的各種問題打下堅實基礎。有些比賽要求研究生拿出成品,如何能使他們的成品在千篇一律的成品中脫穎而出,這對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也是一種不錯的鍛煉機會。
教師除了主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外,還應在宏觀層面多下功夫,完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機制,加快推進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強化研究生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有效提高課程的有效性、高效性,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效果進行嚴格把控。同時,學校要改革研究生課程考核與評價方式,實現知識的主動內化;加強創新型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實行導師選聘制,建立導師責任制,完善以創新為導向的導師評價體系;強化團隊意識,發揮導師集體優勢,實行團隊指導模式;注重特色學科文化建設,從制度建設、管理方式、培養理念、學術規范等各環節,滲透特色學科文化內涵。國家還要努力加強創新文化建設,營造創新環境。創新文化是一種培育創新的文化,這種文化能夠喚起一種不可估計的能量、熱情、主動性和責任感,幫助社會或組織達到高級別的目標。目前,我國創新文化建設較為落后,與當前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現實需求不相適應,這也嚴重阻礙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國家應加大力度營造出全社會創新的良好氛圍,為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提供有利的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