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桂清
(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白銀 730900)
公民作為勞動法律中的主體,要有勞動權利及行為能力。權利能力是勞動者按照法律中的有關條例承擔一定的義務、完成勞動權利。而行為能力主要是指勞動者的行為,要執行勞動義務、權利能力。但在實際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在權利能力,以及行為能力方面均有不足。此外,我國現行的《勞動合同法》中,并沒有明確對頂崗實習范圍和學生屬于哪種法律關系進行界定,導致實習生的法律身份模糊。雖然,學生在正式實習之前,會簽訂以實習單位、學生本人,以及學校為主體的協議書。但是,這種協議書卻是實習生與實習單位在正式確立勞動關系之前所簽訂的,是一種意向協議。實習生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與實習單位的關系,并不是民法或者勞動法中所界定的關系,很多實習糾紛就是由此而衍生的。
雖然,實習生的工作任務和正式員工幾乎一樣。但是,他們能拿到的薪酬卻非常少。有的實習單位僅為實習生提供部分生活津貼,甚至有不少實習單位會要求實習生付實習費。同時,還有很多單位會故意侵占實習生的休息時間,要求他們加班加點工作。[1]
學生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需要直接對相應崗位的工作進行操作。在此期間,必然會面對一些勞動安全風險。頂崗實習的學生由于工作經驗比較缺乏,相對于正式員工,其面臨的風險會更多、更大。此外,由于頂崗實習學生與相應單位的關系,并不是《勞動法》中所界定的關系。因此,當實習生在工作中發生了事故時,很難以《勞動法》作為依據進行解決。
相關政府部門應當盡快出臺相關法律,以明確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可能面對的各種法律風險。對此,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參考發達國家針對于頂崗實習的相關法律。比如,法國政府會針對本國實習生,以及相關實習單位,制定特殊勞動合同,將實習生視為特殊勞動人員,除了社保以外,正式員工所享有的待遇,實習生都可以享有。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實行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的法律風險。[2]
教育行政部門需要基于相關制度的建設、平臺構建、組織與協調等,漸次提高對學生實習工作的指導與統籌的力度。任務的主要內容是:對學校在學生頂崗實習中應盡的義務進行監督。同時,把學校針對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與法律風險防范工作結合在一起。基于此,教育行政部門還需加強在實習單位中,進行校企合作的指導與監督,做好服務與管理工作,推動企業誠信體系的發展與建設。[3]
1.為學生普及法律知識,不斷完善相關實習制度
在學生正式進行頂崗實習前,學生的輔導員及專業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學習一些與法律有關的知識。借此,強化學生的法律觀念與意識。此外,針對頂崗實習,學校要不斷對相關制度進行完善,根據實習單位的建議與意見,對學生的部分要求詳細列明。另外,學校應基于實習風險管理制度建立與之相契合的風險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確保學生能夠在實習前接受專門的培訓,在實習中有明確的過程管理,在出險后能夠及時對學生進行賠付等。由此,在最大限度上保證學生的實習安全。
2.發揮好自媒體的作用,提高指導和監督的力度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自媒體已經深入滲透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此,廣大高職院校不妨順勢而為,充分發揮自媒體的作用,針對學生的頂崗實習開設專欄,開發相應的手機移動客戶端,以及微信實習管理系統等。借此,學校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實習狀況,從而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指導,以預防事故,控制風險。[4]
總之,現階段我國學生的頂崗實習還存在不少隱患,這些隱患是可以預防的。因此,廣大職業學校,以及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對這些隱患予以充分重視,加強相關研究,并基于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盡快出臺和完善相關政策、制度,以及法律法規,盡最大努力降低學生頂崗實習的風險,確保學生能安全實習,以推動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