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瓊 趙芝俊 聶 乘
(景德鎮陶瓷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景德鎮 333400)
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正向供給側結構性變更,把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乃至中國質造轉變升級。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第一次在政府報告中提出,勉勵企業展開個性化制定、彈性化生產,發揚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增加品種,提高質量,創新品牌。2018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2016~2018年,國家把工匠精神寫進政府報告,培養工匠精神提高至國家層面。因此,培養訓練學生的工匠精神已成為高職院校的重要責任。
高職院校培養訓練學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先提升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和含義的理解。教師經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學工作和價值引導,使學生具有正確的職業心態和職業道德,確立正確的職業理念和職業認知,讓學生把工匠精神熟記于心。比如,高職院??梢赃\用互聯網提高工匠影響力,運用新媒體的通信傳播功能,校園運用校園網站、官微、微信群聊、QQ群等諸多平臺,大力推廣工匠精神。同時,參考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主席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精神,全方面呼吁全國職業學校開展“邁進新時代,中華美德職業行”的活動,高職院校也可以展開“勞動模范進入校園”活動和與工匠精神類似的教學講座,發揮優秀型工匠人才引導示范的作用。例如,交通學院可以開展“十大最美交通工匠”和各種職業工匠,講述自身的工作經驗和奮斗過程,以及求學、求藝技能歷練的經歷,發揚匠人的經典事件和功績,讓同學們體會到“大國工匠”的來之不易和工匠精神的意義所在,從而制造一絲不茍的職業氛圍,起到高職院校培養育人的基本作用。
我校應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育精益求精的優良作風。打造謹慎周密,腳踏實地、一絲不茍的匠心精神,訓練學生優良的學習、生活作風。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志愿者工作,有利于培養他們樂于奉獻的工匠精神。高職院校要勉勵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觀,帶領學生參與志愿者,讓學生走出學校環境,步入社會,大力推動實施社會實踐工作,提升學生的創造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水平。比如,交通學院的學生可以利用暑期去自治縣進行下鄉活動,利用計算機構建互聯網進行生態農業的宣傳。同時,利用網站建設和推廣,微信公眾號的開發建立和運作,特色農產品的包裝推廣,園區網絡建設和推廣等進行宣傳。經過下鄉活動,同學們深入農村、社區前線,在支援服務和實踐中,利用學過的知識和專業服務于社會。以此,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奉獻精神和工匠精神。此外,電腦專業的同學通過IT服務團隊,為廣大教師、學生和一些單位,提供了電腦桌面一體化、圖品打印、證件拍照、校服制作等多種服務。新媒體專業同學對校外的單位,提供了媒體制作、各種宣傳和技術服務。這樣,不但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興趣和核心能力。經過同學親身實踐,真正從內心懂得了奉獻社會的含義,發揚了道德風氣,在社會服務中鍛煉出優良的工匠精神,體現了校園在人才培育方面的效果,壯大了學校在社會上的感染力。
教師在課堂教育中,除了教導學科知識,強化技能,還要為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把工匠精神融入立德樹人的過程中。運用工匠精神培養學生在勞動中達成人生的價值,實現自身拓展的職業觀,自覺主動進行勞動,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同時,學校要建立校園文化,把工匠精神融入進校園文化中。因此,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構建中,是對課堂教育的有效補充。而且學校要對工匠精神的培養提供各種便利,讓學生從身邊每個小事做起,更好地實踐工匠精神。學校也可以采取演講,知識比賽的方法,加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含義和作用的理解,并讓學生從活動中體會到工匠精神一絲不茍、無限完善的深刻含義。此外,學校要引入企業進校園,提升校企共同合作,相互鼓舞,共同發展。校園為學生向優秀人才的轉變提供最初始的知識,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實力,以及歸納規律形成的邏輯思維水平。企業為學生實踐工匠精神提供了最有利、可靠的場所,是工匠精神的向外延續,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切實感受愛崗敬業、誠實有信,讓工匠精神不光是一句口號,一種精神,而是有了實現的意義和依靠。
總之,工匠精神是高職學校成長發展的必然素養,是校園企業合作融合的必然條件。關注工匠精神,不僅可以贏得消費市場,讓中國企業變得更強,使中國制造變得更聞名于世,從而完成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完美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