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靜
(云南農業大學 云南昆明 650201)
從長遠發展和時代前沿的角度出發,黨和政府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不僅是對人民健康發展需求的考慮,也是對美好生活展望的思考,更是為新時代建設健康中國明確了具體落實的方案。因此,食品科學類專業課程符合國家健康中國戰略的產業布局,教學成效與否意義重大。“食品工廠設計”是我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開設相對較早的專業課程,前序課程有食品營養學、食品生物技術、食品機械、食品衛生學、食品工程原理等,這些課程包括了理論研究和實踐動手兩大內容。高等院校教師如何改革創新食品科學類專業的教育教學模式,面臨著諸多挑戰。[1]因此,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食品工廠設計”中的改革探索,是推進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升級的必然要求。
首先,現階段“食品工廠設計”教學課程均為理論為主,實踐為輔,存在理論與實踐分布不均衡的現象。大量工人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基礎,卻沒有實際動手操作的經驗,紙上談兵影響的是整個時代的學生。其次,教學重心存在較嚴重的偏移。專業知識的傳授是現階段高等學校的立校之本,任務之最。學生在學校通過教師的講解獲得知識,并且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因此,讓學生掌握扎實的技術,在高校學習中有明顯的積累,比通過分數來衡量學生的期末考核更重要。如果教師僅通過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專業技術的好壞,很容易使自己的教學中心產生偏離。最后,“食品工廠設計”課程本身內容相對枯燥,偏重設計及計算的內容較多,教師上課時,學生容易產生單調乏味的感覺。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由于自身的專業能力不強,對“食品工廠設計”中一些較深度的文化理論,沒有為學生進行深入解疑答惑。有的教師的教育教學模式還停留在照讀PPT和教材階段,上課時,也只是帶著學生讀完課文,畫出關鍵,剩余的教學內容便匆匆敷衍了事。[2]
雖然,主題式教學法的起源很早,風靡歐洲、日本等多個國家,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但是,它傳入我國的時間較晚,國內對此的研究時間較為短暫。因此,并未得到部分學校、教師的大規模應用。盡管主題式教學法在國內的傳播范圍較小,但其自身的優點,卻不可隱藏。我國也有不少優秀專家學者很早就在主題式教學法方面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實踐。主題式教學法的主要原則是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是一種目的性明確的教學方法,對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了借鑒與啟示。其要求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運用把知識簡單呈現在學生眼前的低級教學模式,而且更要注重對學生學習心理支架的搭建。[3]
例如,教師在“食品工廠設計”的教育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專業的研究方向和學習內容,確定不同的主題。在此主題上,教學安排、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都要嚴格按照確定的主題方向進行。尤其是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發揮教師的職責,不能把課本上的知識“讀”給學生聽,進行機械式、灌溉式和填鴨式的教育。而是要指導學生掌握如何學習的方法,掌握實踐研究的能力,通過一次次改革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構建主義認為,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力量,幫助自己獲取知識,加深印象。這些其他的力量,可以通過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等四個方面完成,對架構主義方式下的教育教學有很大幫助。
1.在情境設立方面,教師要注意教學設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教學設計的“法寶”: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目標要有深度分析,明確學生通過此次的教學設計,能夠得到哪些提升和幫助;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有意義的、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情境,讓學生能沉浸在課堂教學中,在其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找到學習的方法,從而不斷提升自己。這兩方面都是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重點考慮的內容。
2.教師在協作中,要重點注意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這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作用。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要注意:學生期末成績的高低,并不能全面肯定一個學生的好壞。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學生的知識積累程度、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學生對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靈活運用能力等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學生的學習成果。因此,教師在進行學習成果考核時,要從多角度、多方面深度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果。
3.意義建構,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到的內容,而掌握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在頭腦中對知識形成深刻理解。教師在“食品工廠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各個章節、知識點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這是學生很容易忽視的方面。學生在理解、弄懂了這些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后,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通過建構式教學與實踐,讓學生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能夠更好地做到舉一反三,讓學生不再依靠死記硬背掌握知識。
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要給學生施加太多的學習壓力,即使是在維持課堂紀律,也不要大發脾氣,大動干戈,而是要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快樂教學法的精髓是以課堂氛圍為主導,讓學生學會在快樂中主動學習,教師在愉悅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力和合作能力。好的心態才能帶來好的教育效果,培養學生的興趣是在一點一滴中積累,而不是在教師的壓力下逼迫就范。因此,快樂教學法適用于學校的每一個專業,每一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