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鋼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89)
教學督導作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系統中極其重要的環節,不但關系著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也是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沒有正確解讀教學督導的內涵,對督導的職責及實踐操作等還存有較多問題,直接影響了其作用的良好發揮。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促使教學督導的實效性得到有力提高,是當前廣大高職院校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1]
第一,缺乏科學的隊伍結構。當前,廣大高職院校的教學督導隊伍主要由青年教師、退休的校領導或專家組成。雖然,退休教師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青年教師的成長,提升教學督導的效果。但是,由于他們脫離一線教育崗位時間較長,使得部分年齡較高的督導人員的教育教學觀念及認知存在滯后性特點,限制了教學督導效果的良好發揮。第二,缺乏科學的督導原則。教學督導的原則是以督促導,應將指導作為教學的側重點。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督導工作都將督教作為教學側重,往往忽視了督學的環節,缺乏對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方法的引導,限制了教學督導作用的發揮。第三,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評價是教學督導的重要環節,對教學督導工作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義。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督導缺乏完善的評價機制,缺乏對專業課程實際情況的考察,沒有重視實踐課、理論課、體育課等多種課程之間的差異,常常采用統一的評價標準,造成督導評價缺乏針對性、可靠性等特點,影響了教學效果的良好提升。同時,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督導工作,沒有依據教師的職稱來制定評價標準,對初級或高級職稱級別的教師常常運用統一的評價標準,使得高級職稱教師的優勢無法得到體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2]
第一,人員選聘應當具備專業化、多元化的特點。高職院校在選聘督導人員時,應對其年齡、能力、專業及經驗做出綜合性考量。人員不但要年齡合理,也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高職院校應將各專業的需求,當成督導人員選聘的切入點,選擇擁有相關教學經驗的專家。第二,督導隊伍的構成要體現兼職與專職的融合,合理搭配老、中、青人員。同時,也可選聘一些行業中的技術專家或管理人員,保證督導隊伍的素質與專業化水平。第三,加強督導人員的培訓。高職院校應為督導人員創造更多學術交流或培訓的機會,促使他們的督導能力與學生及社會發展需求相符。督導人員也要重視教學觀念與方法的革新,提升自身的督導能力。[3]
第一,堅持以督促教。在高職院校的教學督導工作中,相關人員應秉行以人為本的工作觀念,重視對教師成長的關注,及時發現、指出專業教師存在的教學問題,為他們提出指導性、專業性的改進建議,幫助專業教師找到科學的教學方案,充分調動專業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有力提升教學的效果。第二,堅持以督促學。在高職院校的教學督導工作中,相關人員應正確解讀學生是教學主體的角色定位,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效果和學習態度的考察與指引,有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還要定期與學生開展座談會等活動,精準掌握學生學習實情的同時,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并以此作為工作參考,對專業教師、院部領導等,提出科學化的建議或意見
督導評價體系對高校教學督導作用的發揮有重要的影響。針對當前高校督導評價體系缺乏科學性的問題,相關督導人員應當重視評價標準與體系的革新,從而使督導評價體系更具科學化、合理化特點。第一,相關人員應當依據課程類型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不但要重視對學生及教師教學角色定位的正確解讀,還要把課程之間的不同特征作為評價標準制定的參考點,使設計出的評價標準能與教學實際相符。例如,把專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等,作為理論課教學的評價標準;把教師的現場演示、實訓指導及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作為實訓實驗教學的評價標準制定的側重點,有效發揮教學督導的促進教學作用。第二,相關人員在進行督導評價時,應把教師的職稱級別作為參考依據,針對不同職稱的教師,制定或選擇不同的評價標準。又如,對入職時間短,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應當將其知識傳授的熟練度、知識傳達的準確度、教學內容的難易度,以及教學基本功等當做評價標準。而對專家或教授,應當對其教授知識的前沿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等當做評價標準。[4]
總之,教學督導工作的良好運行,對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教師教學效果的提升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正視教學督導中的問題,并實施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對策,以此為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