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錦
(廣東省輕工業高級技工學校 廣東廣州 510315)
作家的個人生活經歷、社會大背景會影響他的文學創作。優秀作家的作品中重視流露對家國命運的擔憂、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對黑暗社會現實的批判、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職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帶領學生深度解讀課文,站在時代背景的宏觀角度品讀課文,讓學生讀懂課文;立足時代背景,分析人物情感和內心世界;做好課內外閱讀素材的銜接,幫助學生沉浸在閱讀情境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文章文學特色,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1]
中職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很多古今中外的佳作。其中,有很多文章具有一定的年代感,中職學生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語文教師要重視文章創作的時代背景,幫助學生讀懂課文,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例如,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藥》這篇課文時,很多學生對課文中提到的“人血饅頭治療癆病”感覺非常震驚,感覺成年人應該不會被這種愚昧思想欺騙。但這篇課文中的華老栓一家卻是傾盡一切,買了沾了革命烈士夏瑜鮮血的“人血饅頭”。課文依托特殊的時代背景,描寫了清朝末年的黑暗社會現實,封建統治階級瘋狂迫害革命者,廣大人民群眾愚昧迷信,民風落后不開化的時代背景,這為課文中華家買“人血饅頭”、茶館里為革命者就義叫好的冷漠茶客埋下了伏筆,也是課文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中職學生結合這樣特殊的時代背景,可以進一步理解和消化“人血饅頭”的含義,這不僅是代表了革命者流血犧牲卻不被民眾認可,無法喚醒民眾的抗爭決心,而感到悲哀,喚醒舊中國千千萬萬國人的決心。學生可以從課文凄清、壓抑的閱讀氛圍中,感受到魯迅對革命者的敬佩,對未來革命事業的期盼。結合時代背景,學生對國民覺醒、社會責任感有了全新的認識,對這篇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中職語文教師在為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時,可以結合時代背景進行闡述。例如,艱苦歲月里的奮斗精神,對某一種情感的抒發,從而清晰刻畫出人物形象,讓學生更加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又如,教師在分析郁達夫《故都的秋》這篇課文時,要結合“故都的秋”來分析作者的創作情感,這篇寫景散文中流露著淡淡的哀愁和孤獨,這是為什么呢?教師可以結合微視頻來展現北京的秋天,展示作者文中呈現的秋晨院景、秋槐落蕊、秋蟬殘鳴、北國秋雨、秋棗奇景。在作者眼中,北國的秋天要遠勝于“人間天堂江南”的秋景。很多學生不能理解作者對北國秋天的情感。語文教師可以結合這篇散文的創作背景進行講解。郁達夫是當時著名的左翼文化代表人物,在文化展現上進行抗日斗爭。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政策,郁達夫被迫離開了北平,在1934~1937年經歷了逃亡生活,這篇散文創作于他重返北平期間。故都不僅僅代表了郁達夫對家鄉的思念,也代表了對革命理想的堅持,北平是他抗日斗爭的“戰場”,現在卻被迫逃亡。郁達夫通過這篇散文抒發的是對北平的思念和眷戀,以及對革命尚未成功、革命志士受到反動迫害的擔憂。因此,這篇寫景散文中流露著憂獨、寂寞之情。學生結合這一特殊的時代背景,對“故都的秋”有了深刻理解,對郁達夫的內心世界有了全新的認識,體會到革命前輩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及崇高的理想信念。
很多中職學生并不喜歡閱讀,他們自主閱讀能力比較薄弱,需要語文教師加以引導。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雨中登泰山》這篇課文時,可以結合一些描寫泰山的課外閱讀資料。如關于泰山的古詩詞。學生熟悉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名句,作者卻選擇描寫雨中的泰山,描寫了自己雨中登泰山的經歷,冒著大雨攀登泰山,雨越下越大,形成了水霧一般,讓人看不清楚路,雨水和泉水融為一體,產生了飛泉流瀑的壯麗景觀。泰山的雄偉與險峻是學生熟知的,天氣尚好的情況下,攀登尚且困難,作者卻選擇冒雨勇敢攀登是值得敬佩的。語文教師利用微課展示了泰山的雄偉,結合文章創作的特殊年份(1961年),正處在我國困難時期,國內百廢俱興。作者創作這篇文章,更多是希望鼓勵群眾,樹立戰勝艱難險阻、勇攀高峰的決心,對讀者進行鼓勵和鞭策,希望全國人民攜手渡過難關。作者這種家國情懷感動了學生,學生自主投入到閱讀中,搜集這一特殊時期的文學作品,感受文學家身上的家國情懷,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中職語文教師要注重對文學作品時代背景的解讀,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度閱讀,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莫言的《賣白菜》時,可以結合莫言的相關作品進行賞析。莫言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他的作品語言樸實真摯,很多都是描寫鄉村生活,在困苦生活中展現了中國人獨有的堅韌和抗爭精神。這篇課文描寫的是1962年的春節前夕,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母親不得不賣掉家中僅有的三棵白菜,樸實的一家人在賣菜過程中遇到了尖酸的老太太,12歲的“我”為保護母親挺身而出,卻因為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錢,讓母親留下了眼淚,這一過程中要把握“我”心理上的變化。六十年代正處在我國困難時期,學生要結合這一時代背景進行賞析,感受勤勞的中國人堅韌、善良的品格,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2]
總之,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時代背景,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講解特定的時代背景,提升學生的閱讀和文學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