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亞
(鄞州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浙江寧波 315100)
中職教育是我國當前職業技術類教育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符合中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基本規律。同時,也擁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中職院校的教學目的是培養能適應生產、建設、服務于一體的高應用型人才,而中職學生自身的身心素質,也將影響著社會生產力的高低。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種類也逐漸增多。因此,社會各界應加大對中職學生的重視程度,進而為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利幫助。
在目前的中職體育課堂中,普遍出現了“低效”“無效”兩種情況,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在目前的中職院校中,很多教師仍然受以前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課堂上只是通過不斷灌輸知識與技術,不注重學生的吸收情況,導致了自身教的累,學生學的還不好。
當前,有部分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沒能理解新課程的概念,完全將課堂交予學生,任由學生自由玩耍。結果學生沒能學習到與教學相關的內容,造成了目標不明確的無效現象。
一位合格的中職院校畢業生不僅要掌握過硬的職業技能,還要擁有強壯的體魄,以適應殘酷的社會競爭。因此,創建良好的中職體育教學不但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創新精神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中職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意識,并進一步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1]。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只有對體育學習產生興趣,才會自覺參與其中,并進一步激發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教師在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經常運用枯燥無味的教學方法,既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導致了學習效率的低下。因此,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針對目標和內容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例如,教師可以在體操運動課程中,讓學生依照自身情況先進行不同程度的熱身活動,并根據具體分析,采用分層式的教學手段,讓身體素質好的學生進行難度高一些的活動,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進行難度相對適中的活動,進一步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
在全新的教學大環境下,學生已不再是被動聽課的接受者,而成為了主動接受知識的學習者。大量全新的教學計劃與內容應該由師生一起定制,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多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多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動與聯系,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在體育課堂中,教師的角色要從以前的“一語堂”變為“群語堂”,把主講變為主導,讓學生能自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充分展現自身的學習能力,發揮自身的強項,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學習指導,讓他們最終學會如何學習。同時,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去探索,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與主動性,進一步引導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例如,教師在教學“跑步”課程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跑步活動,并激勵跑步慢的學生堅持下去,讓跑步快的學生繼續提升自己的速度,從而調動了學生的持久性與積極性。
教師在進行激勵教學時,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靈活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并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與教材三者之間要通過相互作用的方式,讓學習成為統一的動態活動。因此,不同的學習內容決定了不同的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對學習一直產生濃厚的興趣與新鮮感。例如,在進行跳高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相對風趣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分組,看誰跳的遠,并對表現欠佳的小組給予語言激勵,對表現優秀的小組給予物質上的激勵,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要創建高效的課堂環境,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給學生一個合理的教學規劃。通常的體育教學都有集合、報告、課堂內容、熱身、安排活動等。因此,教師要激勵學生不遲到,及時進行整隊報告,進而帶領學生上好本次課程。學生也要積極習慣這種方式,節約課堂時間,提升學習效率。例如,在進行體育課之前,教師可以先給予學生一點激勵,讓學生自主排隊上課,進一步節省了點名看誰沒到的步驟,為之后的課程活動騰出時間,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教師在中職體育的教學過程中,要把教學方式與激勵性模式相結合,促使學生在具有健康的體魄中享受快樂的學習生活。對當前中職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強課堂構建的研究,采用更有效的方式組織教學,進一步促進體育課堂的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