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發軍
(甘肅財貿職業學院 甘肅蘭州 730207)
音樂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一種舒緩身心的有效工具。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當前的音樂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高職院校與音樂教師要積極對音樂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使其適應當前音樂發展的潮流,從而滿足學生內心的學習需求。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類學科,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與創新能力都有積極的影響。因此,音樂教師不僅要積極地了解學生的音樂水平與興趣愛好,還要深入地了解社會需求。這樣才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獨特性,學生們的成長環境有著很大差異。因此,教師還要尊重學生們的差異,為他們制定符合其音樂發展的教學方案。
在高職教育中,音樂是必不可少的學科,因為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有助于豐富他們的文化內涵,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傾向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演奏能力與歌唱實力,而忽略了學生對音樂本身的興趣,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高職院校也是培養音樂人才的重要基地,音樂專業的畢業生,有的畢業后走上了音樂表演之路;有的在幼兒園或小學任教,指導孩子們學習音樂。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培養音樂專業學生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解音樂的基礎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才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率。[1]
音樂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傾向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歌唱技巧,而忽略了他們對音樂的感悟能力。這不利于增強學生的樂感,并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影響了音樂教學的成效。同時,有些教師過度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放任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揮與練習,形成了較為混亂的教學環境,從而影響了整體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高職院校要對這些陳舊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營造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成效。
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只有良好的教學氛圍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當前的高職音樂課堂上,教師更注重提升教學效率,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練習與思考時間。這樣快節奏的課堂使學生時刻處于緊繃狀態,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因此,音樂教師應積極營造歡樂和輕松的教學氛圍,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耐心地為他們進行解答。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音樂素養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越來越重要。為了提升高職學生的音樂素養,教師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要創設符合學生內心需求的音樂課堂,豐富音樂教學的形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解“聲樂的唱法與特點”這一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們進行預習與探究。在學生們探究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的歌曲有哪些呢?”教師讓學生演唱擅長的歌曲,并對歌曲特點進行簡要評析。這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再如,教師在教學《我愛你,中國》這一聲樂作品時,可以關注學生們的不同優點,鼓勵他們發揮各自的長處。教師還可以讓擅長跳舞的學生為大家表演,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推動他們全面發展。[2]
音樂可以給學生與教師都帶來快樂。因此,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們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在信息技術普遍應用的當下,多媒體教學法能為教學帶來新的變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制作音頻與視頻,讓學生們近距離地欣賞音樂的美感,從而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如,教師在講解“影視音樂”這一內容時,可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當前的時代潮流,從互聯網上搜集一些著名的影視片段與配曲,讓學生們體驗影視音樂的美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泰坦尼克號》中的經典片段,讓學生們欣賞與分析《My Heart Will Go On》這首歌曲對電影的作用,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與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高職音樂教學改革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音樂教師要積極地關注時代的發展與學生的學習需求,轉變傳統的音樂教學觀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