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興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南區康熙嶺鎮高沙小學 廣西欽州 535000)
小學班級管理要打破傳統模式限制,選擇合適的切入點與方法,彌補傳統模式的不足[1]。班主任可以了解學生情況,依據具體情況選擇班級管理的方法,提升小學班級管理質量。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在小學教育階段,很多學生剛剛開始自己處理生活、學習等事務,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在這樣的背景下,部分班主任依然固守傳統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不適合這些充滿活力的學生,會扼殺學生的個性,不利于其長遠發展。死板的班級管理模式會引起學生的反抗心理[2]。班主任越不讓做什么,他們就越要做什么,喜歡和班主任反著干。這就會導致整個班級的不和諧。學生在這種不和諧的班級里學習,學習成績自然難以提高。
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極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不再是小孩子。但由于他們心智還不夠成熟,往往會做出一些不成熟的事情。這時,班主任的引導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但許多教師管理班級的手段不恰當,十分生硬,往往從自身出發,不注重學生的感受,以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學生顯然是不能做到的。教師過于強硬的管理方式會激起學生的不滿。他們反而會越發不聽話,或是表面上聽,實際上不按教師的要求去做。這些都是教師管理方式不恰當引起的。
首先,班主任要引導高年級學生全面學習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借鑒其他優秀班級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法[3],結合各班實際情況,以班主任帶頭、各班委共同負責、學生齊參與的形式擬定初步的、符合班級實情的班級管理制度;其次,制定關系到每個學生切身利益和行為準則的班級管理制度時,每個學生都要積極參與,對制度的內容進行討論、修改,確保制度的科學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平性;最后,在科學、合理制定量化制度的基礎上,班主任要保證制度全面、有效落實,實施分層管理模式,確保班級管理的效果。另外,制度落實的過程一定要遵序公平、公正和公開性原則。行為本身就是一個模糊性概念。在具體量化實施的過程中,班主任和學生因為個人經歷和知識程度的差別,對行為的理解自然存在差異。在對那些有爭議性的行為進行判斷時,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不偏袒任何人,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從而按照量化考核的規則規范和約束自身行為。
教學理念是行動施展的前提。班主任在開展思政教育時,一定要滲透人文理念,給予學生人性化的關懷,同時,轉變現有教育思想和觀念,面向學生,關注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干預視角下,班主任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一定要注意學生個體發育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激發學生個性化發展、學習和成長的欲望和自覺性,為學生提供和創造自我成長、發展的空間和平臺,用以彰顯和展示學生自身獨特的優勢和個性,展示學生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
班主任要強化人文關懷的意識和能力,將自己定位為學生身心健康的服務者,成長、成才的引導者,健康生活的陪伴者,日常事務的管理者和思想教育的指引者。教師在教育、管理學生時,一定要以情動人,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己任和最終目標,不斷改進和完善培養理念,做到以理服人、求真務實,不斷提升自身品德修養,以科學的思維模式、專業的培養方法、先進的工作理念、優秀的人格操守不斷教育、熏陶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開展一些與德育相關的主題班會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在確定班會主題時,班主任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運用周圍新鮮事物和案例,以真實事件和情景再現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加深體驗,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比如,現在很多學生不注意維護公共環境衛生。班主任可以就此問題組織學生召開討論會,先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再讓各組成員就該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就公共環境衛生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派出一名代表闡述本組的討論結果和解決方法。學生會在討論過程中回顧自己之前有沒有不講衛生、破環公共環境的問題,進而從此刻開始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同時,帶動和影響自己周圍的人和事。又如,班上有兩個學生爭吵或打架,班主任就可以利用班會時間,組織學生表演和模仿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為。學生觀看后就會意識到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性,也會對自己的日常行為進行反思。
總之,小學班級管理工作較復雜,具體實施過程要遵循基本的管理制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制定合適的管理制度與方法,有目的地改進學生薄弱環節,實現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