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顯玲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欽南區(qū)久隆鎮(zhèn)細嶺頭小學 廣西欽州 535017)
班級是小學生開展學習活動,老師開展教學活動,學校落實教育任務的重要場所。小學班級的管理效果直接影響到小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決定著小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身心健康。因此,小學班級管理非常重要。
科學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班級氛圍[1],能讓小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提升老師的教學效率,使整個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使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因此,無論是作為主導者的學校,還是作為具體執(zhí)行者的老師,都應當重視小學班級管理,積極探索有效、科學的班級管理方式方法,提升班級管理的水平和效果,更好地促進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
目前的教育教學活動缺乏科學、有效、系統(tǒng)的管理理念,還停留在過時的班級管理階段,認為學生只要在課堂上安安靜靜地聽講,不隨意說話,坐得端端正正,就能達到班級管理的最佳效果。教師為了維護課堂的穩(wěn)定性,往往忽略了課堂的互動性。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到知識,能把課堂知識轉變成為自己的東西,學會靈活運用、融會貫通,才是班級管理應該達到的最佳效果。教師不應以嚴厲壓制的方式讓學生在課上不說話、安靜聽講,而應積極引導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課堂氛圍與良好班風的重要性,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
目前,學校普遍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一味地監(jiān)督學生學習,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導致學生的個性無法得到有效發(fā)展。管理好班級的課堂紀律就足夠了,班級管理與家長無關——這樣狹隘的班級管理想法是不可取的,缺少對學生課下、課外的班級管理。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不足,導致了課上嚴格、課下散漫的現(xiàn)象。這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fā)展,甚至有可能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教師是班級管理的具體執(zhí)行者[2]。一位教師要面對班上幾十個學生,每個學生又都有差異,精力有限,難免會看顧不過來,難以保證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肩負著重任,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過于沉重的輿論壓力往往讓教師手足無措,在管理班級時不知如何把握管理的度,在教育學生時變得謹慎小心,面對犯錯的學生有時甚至不敢教育、批評。這樣過于沉重的心理壓力,讓教師在管理班級時力不從心,工作變成了“走過場”。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成為了教師管理班級的“準則”。
學校和教師要拋棄陳舊的管理觀念,學會與時俱進,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3],充分認識到班級管理的重要性,積極探索科學、合理、有效的班級管理方式與方法。教師應改變“一言堂”的錯誤觀念,允許學生犯錯誤,學會耐心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學會用鼓勵、欣賞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學習中,樂于學習、投入學習,構建一個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在愛中學習、成長。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律性比較差,不可能按照千篇一律的模板發(fā)展。教師要學會重視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獨特性,采取差異性、針對性的措施進行班級管理,爭取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教師不應以成績論好壞,要學會發(fā)掘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長。
家庭是教育學生的重要課堂。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促進學生的課堂學習。教師就是溝通家庭教育與班級管理的橋梁。教師除了日常的班級管理教育,還應該與家長保持溝通。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QQ群等現(xiàn)代化的方式,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便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也可以建立家長委員會,邀請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為班級管理建言獻策,協(xié)助教師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學校應加大培養(yǎng)教師隊伍的力度,增加教師人數(shù),盡量避免過載的大班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教師的關注與關愛;還要加強教師的心理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教育,定期開展一些心理培訓活動,讓教師釋放教學壓力。教師只有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才會懂得如何把握教育的度,知道該如何引導學生,怎樣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同時,學校要做好教師的后勤保障工作,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在社會上營造尊師重道的氛圍,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投身于教書育人的事業(yè)。教師的后勤待遇得到了保障,才能輕松上陣,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班級是學生學習知識,養(yǎng)成文明行為規(guī)范,樹立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重要場所。班級管理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科學化的管理方式與方法,真正發(fā)揮出班級管理的作用,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基本保障,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