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鈞
(邵陽學院外國語學院 湖南邵陽 422000)
本文以法國主流報刊《費加羅報》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報道為例,選取《費加羅報》截止2020年3月4日的240余條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報道作為語料,借用語用學有關“主觀性”定義、新聞話語理論和批判性思維,嘗試辨析法國媒體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報道中新聞語言的信息呈現以及主觀色彩。本文從微觀的新聞話語分析向度到宏觀的意識形態向度,依詞匯、語法、段落三個層面著手進行深入辨析,以期進一步了解法國媒體新聞話語理論與信息呈現、主觀色彩之間的關聯,幫助我國讀者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以法國為代表的西方媒體的輿論導向及其意識形態。
在新聞表達中,詞匯的選擇體現出的是新聞作者對于新聞事件本身主觀態度的表達。所謂“感情色彩”的詞匯,不僅涉及表達褒貶評價的感情意義,還涉及詞匯的內涵意義、社會意義(語體意義)和凸顯意義。[1]
1.詞匯選擇的凸顯意義
《費加羅報》2020年2月12日關于新冠肺炎專題報道中,有關中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公共場合對人群進行體溫測量的場景,采用了下面語句描述:Il appara t avec un masque bleu clair sur le visage et se laisse prendre la température de l'avant-bras à l'aide d'un thermomètre électronique, un rituel désormais courant dans le pays à l'entrée des lieux publics.(他戴著淺藍色的口罩,有人用電子體溫計在他手腕上測了體溫。在中國,進入公共場所必須接受體溫測試已經成了一個/慣常的/硬性規定的/必走流程了。)
在此處,作者沒有使用常規的“processus”(流程)來表達體溫測量的流程,而是選擇了帶有宗教色彩的“rituel”(宗教儀式,例行動作),凸顯了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系列強制性措施,使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的氣氛躍然紙上。這一詞匯的選擇也凸顯了疫情爆發以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應對措施顯得不太理解,認為一系列措施顯得小題大做。這樣的詞匯選擇是非常考究的,而這一頻繁見諸報端的語言現象,與等級凸顯理論假說相契合。凸顯理論假說研究認為,當交流雙方處于同一社會語境,發話者與受話人對于同義詞匯的凸顯意義達到契約意義上的共識,發話者即可利用詞匯或句式的凸顯意義對受話者的信息理解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從而達到傳遞深層次隱晦含義的主觀目的。[2]
2.詞匯選擇的主觀色彩
在2020年2月26日《費加羅報》新冠肺炎專題報道中出現這樣的語句:Les gens sont en alerte, mais pour l'instant personne n'est contaminé, tempère un buraliste, En France, le commerce et le tourisme, c'est sacré.(不過一家煙草店老板也挺豁達,“(對于疫情)大家雖然都感到威脅,但目前周圍也沒人感染呀。”對法國人而言,生意和旅游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有關報道采訪了法國民眾對新冠肺炎的看法,民眾的普遍情緒是對疫情的疏忽大意,擔心的是自己的生活和生意是否會受到影響。比如,在采訪完一名煙草店老板后,作者使用了“sacré”(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一詞進行了描述,表達出法國人看重的是不希望疫情對生活產生沖擊和對于疫情本身毫不在乎的社會情緒。這和中國國內的緊張氛圍截然相反。以上兩個例子通過詞匯選擇上的信息呈現,其主觀意義的凸顯功能體現得淋漓盡致。
新聞語言有其獨特的體例與特點,其基本特征可概括為簡潔、準確和通俗。而作為新聞事件的報道者,新聞語言的表達作為一種重要的信息傳達機制,承擔了兩種類型的溝通功能:一種是側重于“素描”,即對于外在事物或原本狀態的還原,法國語言理論家熱奈特稱之為“顯示”;另一種是在對客觀新聞事件進行還原的基礎上融入了新聞報道者主觀的態度,熱奈特稱之為“講述”。[3]若在報道中有意打破新聞寫作簡潔、準確和通俗的規則,同時選擇兩種信息的傳達功能,則可能是在句式選擇中為讀者呈現出深層次的信息,這樣的表述方法我們可以選擇用不同的語用學理論進行準確辨析。
1.違反新聞用語簡明原則的語用意義
2020年2月15日《費加羅報》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報道中關于疫情管控下中國城市情況的報道使用了下面語句: toute heure du jour et - presque - de la nuit, une armée de livreurs sillonne en scooter les avenues vides des mégalopoles chinoises, apportant vivres de première nécessité, plats préparés, masques et désinfectants pour mains à une population murée chez elle.(疫情管控下的中國,各大城市空空蕩蕩,一片蕭瑟。但是,無論白天黑夜,都可以看到外賣小哥騎著他們的小電驢穿行其中,為被迫禁足家中的家家戶戶送去生活物資、餐廳外賣、防護口罩以及洗手液。)
作者運用大量筆墨對外賣、快遞小哥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其一,這是為了更為詳細地向法國讀者介紹這一對他們較為陌生的群體;其二,從新聞語言應該簡明和避免重復的標準看,作者在這里卻是故意違反該原則,其中蘊含著作者的主觀描述,將原本可以歸納、整合、緊湊的內容,通過分散式描述,因小見大,從描述快遞小哥穿梭忙碌的狀態中體現疫情下中國電商行業的逆勢而發。
2.句式選擇中的模因表達
La plupart des immeubles ont organisé un centre de collecte. Pour entrer, chaque livreur est sommé de montrer patte blanche:température aux normes et billet affirmant que le paquet a été désinfecté avant la livraison. (中國城市中的大部分寫字樓和小區都劃分了領取快遞外賣的專門區域。外賣員要想進入小區或樓宇,則必須(強制性)提供證明:快遞員體溫符合規定和包裹或外賣已經消毒的書面證明。)
作者在上述描述中使用了法語中的熟語“montrer patte blanche”(自證清白)來說明中國實行疫情管控后,對外賣、快遞人員及包裹嚴格審查的現象。作者運用習語來進行描述,屬于語用學當中的強勢語言模因,利用大眾耳熟能詳的固定搭配表達法、習語、俗語、名人名言等,來達到抓住大眾眼球,迅速引起大眾共鳴的作用。
3.句法選擇中的強調與凸顯表達
Rues désertes, usines à l'arrêt, population confinée... L'épidémie de coronavirus, qui paralyse l'activité économique en Chine....(街道空無一人,工廠停工蕭瑟,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中國經濟陷入癱瘓。)
作者在這段描述中用一個qui引導的定語強調了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即導致中國經濟陷入了癱瘓的嚴重后果。在漢語中通常使用“...的是....”這樣的結構來提取需要強調的成分,[4]在法語中也有類似的強調句,其通常將需要凸顯、強調、補充的句子成分(主語、賓語、狀語、定語等)放置在句末。另外,法語中常用的雙重否定用法也能起到凸顯表達,從而引起大眾關注和增強文章感染力的作用。[5]
本文從語用學的角度出發,通過收集和整理法國主流報刊《費加羅報》有關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報道的相關語料,以詞匯、句法、段落三個層面分析了法國主流媒體對這次事件報道的信息呈現與主觀色彩,可以歸納為三個實現途徑:詞匯選擇的凸顯意義與主觀色彩、句式選擇的凸顯以及違反新聞語言原則的潛在語用意義的呈現。這無疑有助于我們對于西方媒體報道的理解,也能進一步認識西方報道中的文化同理心差異以及普適價值觀念與意識形態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