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屹
(江蘇省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花溪小學 江蘇昆山 215300)
近幾年,昆山市外來務工人員逐漸增多,加上二胎政策的出臺,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人數逐年遞增。就花溪小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學區內幾乎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反映,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心理健康問題相對其他學生要嚴重得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都比較差,個別學生性格孤僻、交往能力差,更有甚者,連幼兒園都沒上過。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筆者積極查找原因,并尋求解決策略。
陶行知說過:“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鄙钍歉改竸撛斓?。父母給孩子什么樣的生活,孩子就受什么樣的教育。外來務工者,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外來務工者,特別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后能過上體面的生活。但這些隨遷子女大部分從小與爺爺、奶奶生活,到了入學年紀后,才到父母務工地接受義務教育。在進入小學以前,他們所受的教育與本地孩子有很大差別。在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方面,每個家庭的差異也很大。這就導致他們在進入本地學校后,會感覺無所適從,表現為:孤獨、倔強、悶悶不樂,情緒不穩定;不愿與父母、老師溝通,愛講粗話;不善交往,不善言辭;缺乏責任心等。這些問題若得不到及時引導和調節,會嚴重影響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健康成長。
當然,除了家庭,學校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個別老師可能會對學生不夠公平、公正?,F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耐挫力較差,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就和同學吵架,甚至打架,互不謙讓。當學生發生矛盾時,班主任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好,就很可能會引起雙方家長的不滿。在沒有凝聚力的班級里,學生之間的矛盾可能會更多,學生自私自利的心理問題也會更突出。這就需要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共同努力,擺正學生的價值觀,避免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班級中被孤立、忽視和歧視。
每個孩子都有犯錯誤的時候,犯了錯誤,父母自然就要教育一番。但教育也要分時間、場合。古人就有“教子七不責”,分別是: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飲食不責;高興不責;悲憂不責;疾病不責。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對待孩子并不是越嚴厲越好。教育孩子不但要講究方式、方法,還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對待年幼的孩子,筆者認為,父母在批評教育的同時,應該耐心、細致地引導,學會包容和理解孩子。須知,父母的包容和理解也會默默地感染孩子,讓他們學會包容別人。
筆者曾經教過一個叫康康的學生。同學不小心把他的鉛筆盒撞到了地上,他二話不說,就把同學推倒在地。筆者得知情況后,請康康的爸爸來學校,想要當面和他溝通一下。誰知,他聽聞孩子的事情后,竟對孩子破口大罵。我在一旁愣住了。他罵完孩子后,便對我說他會回家再教育,隨后帶著康康轉身離開了。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讓筆者同情起康康來。原來,康康的不懂包容是父親“教”給他的。也許,正是因為孩子在家中時常遭受父母的“不包容”,犯了過錯就會挨罵,甚至挨打,他才會不自覺地模仿父親的做法,推倒撞掉他鉛筆盒的同學。其實,在學校里,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完全可以通過正常的途徑來解決。孩子怎么會產生如此強烈的報復心理呢?他們將來走上社會之后,可能會面臨更多牽扯到個人利益的事情,到那時,又會采取什么手段來對付甚至報復他人呢?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社會心理效應——海格力斯效應。這是一種“你跟我過不去,我也不讓你痛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處事方式。當孩子無法包容他人,并以報復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時,他就會陷入無休止的煩惱之中。而能夠改變這一切的就是父母。父母就是孩子學會包容的最好榜樣!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也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孩子也不例外。人只有學會包容他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贏得更多朋友,才能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在孩子犯錯誤時,父母不能一味地批評,更不能不問緣由地苛責。作為長輩,作為孩子的人生導師,父母更應該學會理解和包容自己的孩子。只有懂得包容孩子的父母,才算是合格的父母。
首先,學校應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成長校園環境,如定期開展專題講座、開好心理班會等,以授課的形式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其次,學校要積極創建并辦好心理咨詢中心,讓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得到疏導和幫助。最后,學??梢圆捎媒Y對幫助的形式來引導有心理問題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融入集體,選取班上學習成績優異、家庭幸福美滿、富有愛心的學生作為外來務工家庭問題子女的結對對象,鼓勵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交往上關心和幫助外來務工家庭的同學,使這些孩子逐步融入集體。
在我國大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和新課程改革的歷史背景下,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要求學校必須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心理問題應該得到家庭和學校的充分重視。老師應發揮橋梁的作用,搭建好社會、學校及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