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穎
(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職教中心 遼寧盤錦 124000)
歷史學習是一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很好的方式。教師在歷史課堂上的講解,可以為學生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打下基礎。歷史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領略傳統文化的精髓以及魅力,還能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歷史課本中包含著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想要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教材中的傳統文化,歷史教師就要在備課的時候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材知識的表面,還要適當地幫助學生拓展一些教材上面沒有的知識。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中職歷史教科書《中國歷史》(全一冊)的關于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時期的政治經濟概況和文化的時候,教師應在課前做好充足的備課工作。鴉片戰爭可以說是我國的一個屈辱史。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勿忘國恥,拼搏進取”的傳統文化精神傳達給學生。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向學生簡單介紹鴉片戰爭。鴉片戰爭,即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在1840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以及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并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并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其次,教師要為學生講解為什么當時鴉片戰爭失敗了。因為當時清政府的腐敗與懦弱,不敢與敵人對抗,這在思想上就已經輸了,所以最后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但是,像林則徐他們敢于去反抗清政府,敢于同敵人抗爭到底,這才是我們國家真正的男兒,同學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將他們身上優秀的傳統精神繼承下來,并且傳承下去。因為這是我們國家最寶貴的財富。[1]
在悠悠歷史長河中,我們國家涌現了眾多的優秀人物,他們身上有著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品質,值得學生去學習并繼承下去。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候,可以為學生講述一些我國歷史上出現的優秀人物,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在講述中職歷史教科書《中國歷史》(全一冊)第六章第四節“抗日救亡文化運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專門拿出一節歷史課的時間來講解抗日戰爭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人物以及他們的英雄事跡,從而讓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并且學習這些優秀人物的品質,從而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其中,教師為學生講解了楊靖宇這一位優秀人物。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最后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因而,楊靖宇將軍也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2]教師要讓學生向楊靖宇將軍學習,學習他在敵人面前臨危不懼,為了國家的榮譽與敵人抗爭到底的犧牲精神。
學習文學藝術作品是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方法。我國在歷史長河中不乏大師的優秀作品。詩歌、繪畫、建筑、書法、戲劇等往往都能體現出我們國家在那個時期的歷史。[3]通過對這些優秀作品的欣賞學習,學生能夠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中職歷史教科書《中國歷史》(全一冊)第四章“隋唐時期社會概況和文化”中的第五節“五彩繽紛的藝術”的時候,就可以借助在這一章節出現的藝術作品為學生講解隋唐時期的歷史,以及我國在那個時期的傳統文化。學生通過欣賞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以及《步輦圖》,從中體會皇帝的穿衣以及出行方式,從而了解中國在那個時期的傳統文化。
在中職歷史課上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能夠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體系,并且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就要求歷史教師要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去講解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