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日錚
(廣西百色市田林縣高龍鄉中心校 廣西田林 533300)
數學計算能力是小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之一[1]。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計算能力能幫助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找簡潔的計算途徑解決問題。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往往比較薄弱,不利于他們掌握數學運算原理,也不利于他們數學成績的提升。因此,數學教師要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提升他們的計算能力。
數學計算是一項需要不斷分析、思考的學習活動,與學困生邏輯、發散性思維的形成有密切聯系。解答數學題需要經過多個計算步驟。學困生在解題過程中要重視每一個小細節,認真推理,保持整道題解題思路的連貫性。只有細心完成每一步計算,才能避免解題結果錯誤。較高的計算能力是提高學困生數學成績的重要保障[2]。計算作為數學教學中的基礎部分,需要教師引起重視,在課堂教學、課外練習中,對計算算理、計算方法等進行有效講解與指導。學生在運算過程中,能有效鍛煉邏輯思維,并體會到各個運算步驟之間的聯系,提升數學運算水平,養成良好的思考、思維習慣。這會對其今后的學習、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學生的數學計算水平對其成績有直接影響。良好的計算能力是學好數學、提高數學水平的重要條件。如果計算水平不高,學生就很難解答數學題目,學習難度也會增加。除此之外,數學計算能力對化學、物理學習具有重要作用[3]。這些理科課程涉及許多計算算理。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小學學困生計算能力的提升,為其今后初中的理科學習打下基礎。學困生計算能力提升了,其邏輯思維能力會隨之發展,還會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良好保障,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加深其對知識點的理解。
培養小學學困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有利于提高學困生計算的速度與準確性,提高學困生的數學成績,增強學習的信心。不光是學習領域,計算能力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在生活中,有效運用數學計算,可帶來許多便捷,達到保障生活質量的目標。另外,數學計算在科研、生產等方面應用廣泛,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計算能力能使工作的各個環節更加精準、科學化,使整個生產體系高效運轉。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學困生計算技能的訓練與提升作為教學重點。對學困生在數學計算中存在的錯誤,教師要及時指出。計算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對學困生的計算訓練多加指導。尤其是在四則運算的計算練習中,學生清楚運算原理,運算順序也是正確的,但計算結果不正確,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口算、計算技能的錯誤。對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訓練,強化、鞏固計算技能。口算是數學計算的基礎。口算能力薄弱必然會影響到計算的速度與準確性。因此,教師要給予學困生充足的口算練習時間,鍛煉學困生的記憶力與思維能力,提升口算能力。同時,教師要避免為學困生布置大量的習題,而要重視練習的效率。教師可以利用課下的時間讓學困生通過卡片、動畫展開練習,特別重視學生易出錯的題目的練習。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可以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學困生的智力,還能防止因為計算錯誤而丟失分數,提高學困生計算的正確率。
1.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面對文字型題目,教師應從這幾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第一,先讓幾個學生閱讀題目,讓其他學困生仔細聽;第二,讓學困生將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目標問題找出來;第三,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目標問題,弄清楚這些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第四,在學困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再細致分析,總結出解決的辦法。
2.養成書寫工整的習慣
教師對學困生的書寫要嚴格要求,特別是數字和格式一定要工整,小數點和數字的位數應該對齊。同時,在教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時,教師應反復強調小數不能連等,且等號應該對齊。寫作業的時候,學困生的書寫格式應該和教師的要求一致。
3.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
有很多學困生在計算完成后不會自覺地檢驗。教師應該讓學困生意識到檢驗的重要性,培養學困生良好的檢驗習慣,并教給學困生正確的檢驗方法。比如,學生可以用重算或逆算等方法進行檢驗。通常情況下,對單純的計算題,學困生應先在草稿紙上計算兩遍以上,以保證計算的正確性。
數學與生活相互依賴、相互融合。可以說,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體現著數學。數學這門學科小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如果計算的基礎沒有打好,那么,學生就很難掌握之后學習的知識。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父母外出務工,導致留守兒童增多。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引導,時間一長,就會失去自信心,也很容易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產生厭學的想法,就會成為學困生。因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尋找合理的教學方式,多與生活相結合,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將教學內容生活化、形象化,讓學困生能根據日常生活學會和了解數學計算知識,體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計算的魅力,激起學習的興趣。
“兩位數乘兩位數”中的“筆算乘法”章節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確地計算。教師要充分理解教材內容,深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分析教材內容是否適合此階段的學生,并進行適當、合理的調整,盡量多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多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計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