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艷萍
(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關小學 甘肅天水 741400)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具體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事業的過程中獲得的愉悅感、滿足感,進而實現自身的職業理想,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逐漸積累豐富的經驗,獲得足夠的職業成就,并在此過程中獲得的持續性的快樂體驗[1]。小學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展現了自身的價值,獲得了良好的體驗,就能獲得足夠的職業幸福感。但小學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心智尚未成熟的兒童,所處的工作階段也屬于基礎教育時期,容易出現職業倦怠[2],進而影響職業幸福感的生成,降低職業幸福指數。因此,對影響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指數的要素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提升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措施很有必要。
小學階段屬于基礎教育階段中的基礎階段,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個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高尚品格的重要時期[3]。小學教師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是十分重大的。但很多家長認為小學階段的教育是可有可無的,小學教師就是“看孩子的”,是“保姆”,片面忽視小學教育、小學教師的作用,導致小學教師無法發現自己的價值。此外,家長習慣性地將教育的責任推卸給學校和老師。孩子出現問題,他們不是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于教師。這樣一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就受到了極大打擊。
學校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體現人生價值的主要場所[4]。學校的管理也是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當今社會對學校的教學成績高度重視,上級主管部門也會從多個角度對學校進行考評。學校沒有給教師提供更多的教育及教學方法的指導,沒有提供更加優良的發展建議,而是一味追求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關注教師的各類榮譽,關注教師的職稱,導致教師壓力驟增,精神時刻處于緊張狀態,幸福感自然也就消失了。
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社會習慣把教師神圣化,將教師推到高高的神壇上。學校考核標準越來越嚴苛,導致教師的工作壓力不斷增大。如果教師具有出眾的心理素質,能夠有效排解內心的壓力,那么,他還能以相對積極的態度投入工作;但若自我調試能力稍差,他就會被重重壓力壓垮,能夠積極投入工作就已經難能可貴了,又何談享受職業的幸福感呢?
首先,全社會應當正確看待教師這一行業,不應將小學教師過度拔高到“圣人”的高度,而讓小學教師背負過多與其身份不相協調的責任與使命,不要道德綁架,給小學教師太多的壓力。其次,學校要大力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給教師更多的關愛和尊重,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讓小學教師感受到更多溫暖。最后,家長需要擔負起教育、影響孩子的責任,和教師密切溝通,積極配合教師做好孩子的管理工作。有了全社會的關注與尊重,教師的工作難度大大降低,職業幸福感便會油然而生了。
首先,學校要給教師提供一個舒適、溫馨、和諧的工作環境,在教學設備、教學資源、教學管理、教師培訓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投入更多的精力,并積極豐富教師的課余生活,讓教師在工作之中和教學之余能夠體會到更多的樂趣。其次,學校要改善評價機制,將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科學地統一起來[5],面向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注重立德樹人思想的貫徹實施,不過分重視學生成績,廣泛聽取教師對學校管理的意見和建議,讓教師廣泛參與到學校管理工作中來,成為學校的主人翁,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首先,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廣泛學習多方面的知識,拓寬知識視野,以適應小學生不斷發展的知識需求。當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知識廣博的形象時,學生便會對教師生出一種欽佩、崇拜的感情,教學的開展就更順利了。其次,教師應當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排解內心的郁悶,保證自身的心理健康發展。有了這些因素,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就會不斷提升。
總而言之,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受到社會地位、經濟收入、工作環境、職業認知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只有不斷提高小學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認知度、滿意度、情緒體驗度,才能確保小學教師職業滿意度、職業幸福指數的迅速提升,才能真正激發小學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推動我國小學教育事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