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英
(佛山市華材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佛山 528000)
2011年,胡鐵生教師率先提出了“微課”這一概念。“微課”“以學為中心”的設計理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育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1]。此后,全國的教師們掀起了做微課的熱潮,各地學校也舉行了不同的競賽活動鼓勵教師多做微課。
微課是在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要求下,以教學視頻為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進行教學活動所需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體。微課具有制作技術簡單、表現形式多樣、類型數量豐富、應用面廣、使用靈活、效果良好等諸多特點[2]。
計算機課程是一門立足于實踐、操作性強的的課程,除基本的理論知識外,大部分技能是通過不斷觀摩、演示、實際操作才能掌握的。但是,計算機專業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往往不能滿足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需求,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目前,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每個班級的人數都較多,雖然可以做到每個學生一臺電腦,但是無論是理論課程還是實訓課程,教師都無法顧及到每一位學生。例如,打網線課,一個班50幾名學生圍著教師,根本無法看清具體操作,上課的效果差。
中職學生在錄取時,分數段的跨度很大,近年來甚至出現了一些沒有分數的學生。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的基礎層次不同、知識掌握程度也不同。教師在上課的時往往就會出現這些情況:為了照顧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就會無所事事;為了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學多一點,差的那部分學生又會跟不上來。教師如果要挨個輔導的話,一節課就無法完成教學任務。
計算機專業課程要讓學生反復操作才能提升技能水平。而實際上,以近年來比較火的專業——影視制作專業為例,學生的實踐操作時間顯然是不夠的。
現在的中職學校面向全國各地招生,因此有大量學生要住校。但很多學校的晚修管理,并不允許學生到計算機房自修,這就造成學生課后實踐和練習的機會很少。
以上幾個問題的存在制約著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制約著學生技能的提升。如何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技能水平,微課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
常規的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是“一對多”,而微課課堂教學可以改變這種現象,實現“一對一”的教學。
1.利用微課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與課后鞏固練習
課前預習與課后鞏固是學生學習中兩個很重要的環節。特別是一些教學重難點,學生提前預習,教學效果將會事半功倍;學生課后進行鞏固練習,技能提升也會更快。但由于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少學生能做到這一點。因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制作出課前預習與課后鞏固練習的微課發送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積極預習,提前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課后鞏固練習則能促進學生吸收知識,提升技能水平。
2.利用微課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及容易出錯的技能點
中職教學中的重難點實際上也是比較容易出錯的技能點,而微課就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教師將教學中的重難點做成微課,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也可以上傳到網絡上。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課后反復觀看,把在課堂上沒有掌握好的重難點攻克,從而更好地鞏固自己的實踐技能。
3.利用微課優化課堂教學,實現“一對一”與“分層次”教學
在常規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知識難點或容易出錯的技能點。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一對一進行輔導的話,根本無法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這個時候,很多教師會采用“以好帶差”的方法,讓一部分已經完成的學生去輔導尚未完成的學生。這種方法也有其弊端,會造成“好”的那部分同學一直處于輔導的狀態,想要提升很難。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微課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可以反復觀看微課視頻進行練習,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而學有余力的同學則可以觀看微課視頻進行下一步的練習,從而更快提升實踐技能。教師可以巡視課堂,對個別學生進行點撥,既能完成教學任務,也能實現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如何在實訓課中提升學生實踐技能?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參與到微課的制作中來,特別是多媒體專業的學生。該專業的學生學習了視頻的拍攝、后期制作,但是實踐的機會卻很少,參與制作微課就給了這些專業學生實踐的機會。
1.微課的前期制作。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除了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外,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等輔助性教學資源。而這些恰恰對應多媒體學生視頻前期制作的劇本、分鏡頭等,學生通過這些環節的練習,能夠提升視頻制作前期水平。
2.微課制作。微課的拍攝、后期制作全部交給學生完成,教師只需在一旁實時指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微課制作中,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視頻制作水平。
微課作為一種創新型教學手段,可以很好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教師將微課與傳統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可以為教學活動開創新局面,更好地提升中職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