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琴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縣融水中學 廣西柳州 545300)
以前,大部分教師和家長都更注重學生的外在表現,要求學生成績優異,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心態,進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工作。很多中學的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并非僅靠心理教師一人就能完成的。中學教師應有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根據實際情況,高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終落實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
高中生群體背負著遠遠超過小學、初中時期的升學壓力,要面對大量的測驗和模擬考試。教師要用這些模擬成績來評價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1]。學生也十分看重成績對自身學習能力的反饋。通過分析班上所有學生的成績,教師會發現,大多數學生都存在成績起伏的情況,但部分學生的耐挫能力較弱,在一次考試成績下降后就難以平復心緒,也會否認個人能力,進而可能陷入焦慮、抑郁的負面心理之中。耐挫力較弱不僅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而且會對其日常生活、交際造成不良影響。教師應意識到全面增強學生耐挫能力的必要性,引導學生正視自身的不足之處,為學生后續的生活、學習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例如,在模擬考試最為頻繁的高三,學生的升學壓力達到峰值,教師就更應該在該階段幫助學生增強耐挫能力。在宣布模擬成績時,教師可以考慮用個體公布的形式。很多學生心中都存在比較的心理,成績排名固然能讓所有學生對個人此次的考試情況一目了然,但也容易讓部分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師可以請學生到辦公室來自行查看成績與排名,還可以單獨給予部分成績退步的學生成績分析和指導。在指導成績退步的學生時,教師應先肯定學生當前的努力,再讓學生正視自己的不足,鼓勵他將不足之處作為自己接下來努力奮斗的方向。在高三,考試總結是班主任日常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師在總結時應以鼓勵和表揚為主,盡量避免在全體學生面前批評某些學生的成績退步等情況,從而鍛煉學生的耐挫能力。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不能局限于班級范圍,而應在全校范圍內做好宣傳。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頻被報道,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也開始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2]。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幫助學生塑造個性化的健康人格,而且能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是學生除家庭以外生活、學習時間最長的場所。中學領導與教師應重視營造健康、積極的校園氛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群體主動提高個人心理素質,讓學生在接觸更多心理健康知識的同時,實現個人進步。
例如,教師可以向學校領導請示,要求定期開展主題心理健康講座、在學校展示欄開設心理健康科普知識欄目。以前,學生只能作為教師教學工作的接受者,而不是參與者。教師在開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可以邀請學生參與對應的活動設計。如教師決定開展校園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時,可以在學校官網上發布收集講座主題的活動,呼吁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查閱自己感興趣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料,并整理、提交到教師的聯絡郵箱中。之后,教師從學生所提交的資料中篩選出適合的資料和主題,作為接下來心理健康講座的內容。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安排部分學生作為演講者,為其他同學講解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在同齡人的宣講、引導下進一步提高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視。教師讓學生參與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建設活動,能大大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可度,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學校范圍內的順利開展。
父母是與學生的行為表現、心理表現等有著直接聯系和影響的主要群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和顯著成果的取得無疑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僅憑教師群體,是難以完成的。家長作為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教育者,也承擔著一定的教育責任。家庭環境、家長教育觀念等因素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在開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應嘗試與家長共同打造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讓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都能積極、快樂地成長,用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與學習。
例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家長來校參觀,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報告,讓家長在日積月累中樹立起重視孩子身心健康的意識。同時,教師要定期家訪,實地考察、了解家長與學生的相處模式及家長的教育理念。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請家長盡量以鼓勵和耐心的態度去看待學生當前的負面情緒,讓家長認識到家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盡可能改變部分家長落后的教育理念,從而在促進家長與學生關系的基礎上,讓學生的心理走上更健康的發展道路。
總而言之,教師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從學生當前的心理發育需求出發,盡可能在學校和家庭范圍內都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鼓勵學生正視和排解個人的負面情緒,最終幫助學生實現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