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磊
(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獨店學區 甘肅平涼 744400)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更是學生學習數學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計算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數學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而實際上,學生在計算中丟分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因此,怎樣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已成為每個小學數學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新時代,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設法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是每個數學教師的義務與責任,更是教師教學工作的核心。如果要提升數學教學效果與質量,那么,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日常教學中,提升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教師的教學效果與質量,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而如何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一直是筆者著重思考的問題[2]。
想要將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升上去,教師就必須調動學生對計算的濃厚興趣。只有學生對計算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計算。這樣,數學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開展計算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開展教學活動,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以此提升計算教學的效率。比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數學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工具充分利用起來,先用多媒體屏幕出示一張蛋糕的圖片。學生看到這種圖片后,很容易就會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上來,對下面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這時,教師可以順勢對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再利用動畫功能將蛋糕分成若干份,讓學生計算,并將自己的算式講出來。教師也可以利用搶答或接龍的形式進行相關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計算興趣,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展開計算活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筆者很反對教師總是將計算技巧直接硬塞給學生。學生適當了解一些計算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無論什么事物,都會有一定的規律。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思考其中蘊含的規律。學生同樣如此。在真正理解了通過列舉法去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后,學生很容易就會發現這樣的方式非常費時和繁瑣。一些優秀的學生自然會產生尋找簡化解決方式的想法。小學數學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空間,引導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到尋找其中的規律上來。一些數對之間的特殊關系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說明,探索計算技巧的過程也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一種有效途徑,很多知識規律都是在這種求簡意識的驅使下被發現的。比如,在進行四則運算時,學生如果能牢牢記住一些常用數據,那么,很容易就能掌握其中的計算技巧,使其計算能力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標準。
數學計算練習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反而影響到數學計算練習的質量。因此,教師在組織計算練習時,一定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鼓勵學生積極在實際生活中展開相關的練習。比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這節知識時,教師講完基礎性知識后,可以將其與數學計算結合到一起,讓學生在實際購物的過程中練習找零,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如在超市買東西時,學生可以幫媽媽計算購物所消費的金額及要找回的零錢等,也可以幫父母統計實際生活中的消費金額。在邊計算、邊娛樂的過程中,學生不但提升了自己的數學計算能力,還培養了在生活中自主計算的實踐意識和能力[3]。
總之,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計算方式,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以此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