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歡歡
(天津市靜海區蔡公莊鎮四黨口小學 天津靜海 301600)
課前預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始端,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課堂吸收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導學案運用到課文學習的預習階段,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梳理課文基礎脈絡,帶著問題對內容進行預習,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這樣不但減輕了盲目預習所帶來的學習負擔,而且更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1]
例如,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教師可以運用導學案在課前讓學生進行預習。課前教師講清學習目標,讓學生自主梳理課文的基礎知識及脈絡,并重點圍繞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兩個特點進行有效性的資料搜集與整理。學生利用導學案找準了預習的方向,將大海撈針似的盲目預習消滅于萌芽狀態,取而代之的是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這樣就有效提高了學生“先學”的效率。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更應重視對學生主動探究與創造能力的開發。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總能發現截然不同的知識點,表達自己別具一格的想法。此時,教師應該及時進行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發現主動參與探究的優點。這樣,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學習效果就會有明顯的提升。
例如,部編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的《詹天佑》,教師可以利用導學案讓學生先理解詹天佑根據不同地形設計的兩種鑿井法和“人字形”線路,然后還原當時地形特點,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不同的鑿井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以及發散思維。學生表達不同見解時,教師認真分析利與弊,讓學生體驗主動探究所帶來的不同效果。這樣,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會更加深入,提升了課堂學習效果。
合作學習以小組學習為基本形式,教師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優勢,提高個體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可以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有效彌補思維差距,取長補短,促進共同進步。[2]
例如,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課文篇幅較長,對于課文中人物的描寫分析、文章所表達的思想的看法等,由于個體思維方式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必然有不同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導學案進行合理導學,引導學生對組內成員的不同觀點進行合作探究,有針對性地進行交流、討論,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實現高效學習目標。
眾所周知,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漫長而又繁雜的過程。教師要創造性地改變這樣的現狀,導學案的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總結歸納階段采用導學案,可以引導學生將重復性學習化繁為簡,真正實現學生輕負的目標。
例如,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的《少年中國說》,文章的語言特點是:簡潔而含義豐富,細致而語言生動,采用短句結構所產生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大部分優質的文章都在遣詞造句上具有此共性。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導學案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歸納此類文章的學習方法,總結所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以減輕重復學習的弊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修辭手法與說明方法》的學習一直貫穿于小學語文課程中,但是學生對此類題目的掌握程度卻不容樂觀。一堂語文課的容量比較有限,此時,教師可以制作專題導學案供學生深入理解與復習,首先明確修辭手法與說明方法在概念上的區別,其次指出說明方法應用于說明文,最后分別出幾道相應題目,及時鞏固復習。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然而,繁重的課業負擔,限制了學生思維,制約學生成績提高。教師可以設計少而精且具有針對性的課后鞏固性作業,運用“因材施教”“最有環境”原則,分層練習。對于課堂吸收率較高的學生,教師鼓勵他們對知識進行適當的延伸,向高層目標發展;對于學習相對困難的學生,教師適當降低要求,表揚其閃光點,肯定點滴進步,培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文本閱讀的作業設計,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導學案上會呈現對比閱讀題目,增加他們的課外知識量;而對于學習困難的同學,要求相對降低,完成課本閱讀即可。
有效分層作業的設計,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3]
在新課程改革的情況下,教師應理性地面對學生在學業上的“負擔”問題,并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有效實現學生的輕量化目標。特別是,我們必須在教學的主陣地——課堂上下功夫。輕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標,也是師生之間完美合作的結晶。高效的課堂教學旨在通過師生積極探索學習過程的指導,實現高效、高質量的教學任務,使學生獲得高效的發展。為了創建一個輕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我們有必要克服傳統教學的高投入,低產出,高訓練和低能力的缺點。導學案的使用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耗時費力的教學方法,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課后及時反思也是打造輕負高效課堂的另一種途徑。當然,教學反思是對已產生的教學結果的總結和提高過程,是對課堂上存在問題進行解決的活動。有效的教學反思是下次高效課堂教學的保證,高效課堂教學是通過有效的教學反思來實現的。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做到心中有數,在精講點撥時就更有針對性,就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當然,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途徑還有很多,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積極應對,保持創新的激情,不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探索新的模式。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不斷深入與實施下,導學案在小學語文課堂的運用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而且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達到了課堂高效學習的目的,還拓寬了學生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