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軍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瓜洲中學 江蘇揚州 225100)
在現階段的高中語文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都是向學生灌輸講解課文內容。學生雖然能學習和掌握課文的內容,但無法把自己學習的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人格品質得不到有效的發展。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深入研究教材內容,讓學生結合所學的課文內容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把語文知識和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結合起來,最終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
教師是語文教學的執行者和主導者。語文教師的個人素養能帶動高中語文的人格教學[1]。因此,語文教師要想通過語文教學帶領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不僅要有高超的教育教學技能,而且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學習文化知識,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念,做到愛崗敬業、為人師表[2],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積極影響。例如,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利用課堂之外的時間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前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以逐漸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人格魅力,進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讓學生的人格品質在教師的引領下得到提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語文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以講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健全發展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課堂教學是主要陣地。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具體內容,應用合作探究學習、情境教學等方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多媒體教學設備,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針對性。例如,教師在教學課文《阿Q正傳》的時候,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格品質,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讓學生借助多媒體學習設備觀看電影,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討論人物形象。這樣,學生就能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得到更好的發展。
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時都會存在差異[3]。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真、細致地研究,才能結合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把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并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得到相應的發展。教師在對學生提問的時候,也要堅持分層的原則,讓學生找到不同的人格發展方向。例如,教師在教學古詩《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制定學習目標。對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詩歌的創作藝術;對學習能力比較若的學生,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背誦、默寫古詩的內容,以扎實地掌握所學知識。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4]。語文教材中的文字處處蘊含著鮮活的民族文化。教師要給予學生閱讀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文章中的深刻含義,以便提高學生的人格品質。學生閱讀時,教師要讓學生積極感受文字的活力,感受優秀文化的熏陶。這樣,學生的閱讀視野會更開闊,文化素質也會提高。例如,在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重點理解文章大意,然后分析人物形象。對文中人物積極的人格品質,教師要引導學生模仿;而對不好的品質,教師要引導學生改正。這樣,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才能得到提高,學生才能學會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課文知識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解、學習能力,而且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格。這就給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語文教師肩負著塑造學生人格品質的責任,應該積極利用語文課堂的教學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帶領下提高人格品質,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才能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