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雪
(山東省莘縣實驗幼兒園 山東莘縣 252400)
角色游戲是指學前兒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借助真實或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和模仿、想象等方式,把周圍的現實生活和生活情境創造性地表現出來的游戲,也叫象征性游戲。
學前兒童對角色游戲的自主自愿性,是角色游戲最大的特點之一。幼兒可以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扮演角色,進行游戲,具有很大的自發性,如“我想當媽媽”“我想當老師”。角色扮演游戲里的各種規則都由幼兒自己決定。
幼兒現階段年齡小、認知水平低、可塑性強、自制力差、是非觀念不強、注意力易轉移[2],老師必須利用游戲來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一些幼兒上課愛說話,不經老師同意就擅自離開座位,在游戲活動中容易爭搶玩具,愛打鬧。這些不良行為的出現都是因為幼兒的規則意識不強,不懂得在行為規范中約束自己。3~6歲的幼兒處于規則意識的萌芽期,也是幼兒角色游戲的黃金期。角色游戲有相應的游戲規則,能幫助幼兒掌握一定的行為規范,用來約束自己。
學前教育時期是幼兒發展的關鍵期,會為幼兒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這一時期,老師要使幼兒懂得遇到問題要勇于面對、積極解決的道理。如在一次角色游戲中,娃娃家的幼兒在做飯。“媽媽”發現沒有地方放筷子,就用萬能插塑造了一個筷籠。但她發現筷籠太高的話,筷子就很難拿出來了,于是,她又用4塊短的插塑造了一個。這次的筷籠用來放筷子的長度正好,但下面是空的,筷子放進去,就呼啦呼啦往下掉。“媽媽”想了很久,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她用紙把下面的破洞粘上,筷子就不往下掉了。這說明,幼兒可以在游戲中不斷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陳鶴琴先生說過:“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戲。”游戲性的教學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獲得知識。老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游戲觀,通過幼兒游戲,豐富幼兒的知識,如中國文化歷史、交通規則等。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會不斷獲得知識、經驗,并在這種不斷獲得的過程中增強對角色游戲的喜愛。
游戲在不斷發展的社會中越來越受到重視。角色游戲作為重要的游戲形式之一,也應得到關注。因為幼兒的年齡較小、認知水平較低,所以,在角色游戲過程中,老師要正確地指導幼兒,在尊重他們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當幼兒的游戲情節停滯時,老師應該以角色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去,不僅能豐富游戲情境,而且能為幼兒創造一個平等、融洽的氛圍。在參與游戲活動時,老師要根據幼兒的經驗,給予正確的語言指導,著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交流能力,不可超出幼兒的經驗范圍。
學前兒童的角色游戲在科學領域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發展幼兒的科學意識與想象力[3]。如在“小小超市員”游戲中,天天、青青、紅紅分別是超市的工作人員。超市的每層貨架上都擺放著不同數量的貨物。他們的任務是按照要求把每層貨架上的商品依次數清楚。這能鍛煉他們的點數能力和邏輯能力。又如,在“建筑工地”游戲中,老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多種顏色、多種類型的拼插積木,各種廢舊物品和一些半成品,讓幼兒在自由、舒適的環境中自己選擇游戲材料,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構建。學前兒童角色游戲在科學領域的指導是一種創造性的指導,可以提高幼兒的科學發現與探究能力。
幼兒通過角色扮演實現與同伴之間的交流,能為其形成積極的社會行為提供條件,推動幼兒的社會化進程。幼兒的自制力較低,會習得較多不良行為,如“小霸王型”“小強盜型”“受氣包型”等。這體現了角色游戲在社會領域的重要性。老師要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公平的社會環境,讓他們在這樣的環境里展開交往,學習各種良好的社會行為。幼兒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將擴大自己的社會交往范圍。角色游戲的規則也能引導幼兒積極地進行社會交往。
在社會實踐中,老師要做一個敏銳的指導者和觀察者。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范圍較大,老師要選擇一些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能激起幼兒興趣的內容,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老師在指導幼兒的歌舞表演時,一定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節奏明快、形象鮮明、樂感清晰的音樂素材,如歌曲《拔蘿卜》中有老奶奶、小姑娘、老爺爺、小花狗、小花貓等音樂形象,就便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老師還要選擇幼兒的生活中較熟悉的內容、事件與藝術領域的內容進行整合。在藝術教育活動中,老師應尊重幼兒的想法。在表演時,老師要盡可能讓幼兒自己決定道具的選擇、使用及表演方法,讓他們在模仿人物的動作和神態過程中提高對藝術學習的興趣及表演水平,提高自主性。
對學前兒童角色游戲的正確理解有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如在“騎士游戲”中,每個幼兒都是“騎士”。他們跨坐在椅子上,椅背朝前,模仿騎馬的動作在場地內來回前進2~3次。老師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障礙,讓他們蹦跳。這樣的游戲不僅促進了兒童體能的發展,而且保障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體育活動作為幼兒健康活動的一部分,應該得到高度重視。這樣才能幫助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在對學前兒童角色游戲的影響與指導進行研究時,老師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這個前提下,老師必須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經驗限制等各方面因素安排幼兒體驗角色游戲,避免角色混亂、角色爭搶的現象。老師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必須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角色游戲材料,適當參與活動,以免游戲內容過于單調、乏味。